博爱青春十四载,益路髓行爱相伴

发布时间:2025-08-02 15: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明亮 钟绍仲 周文煦 张雨晗   阅读 52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每一份血样都是生命的火种,每一次宣传都可能挽救一个家庭。”为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推动更多人加入到捐献行列,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6月20日至7月30日,江苏大学“益路髓行”团队开展了一场多维度、立体化的造血干细胞宣传社会实践。

专业培训,筑牢科普根基

为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担当、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深化志愿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江苏大学“益路髓行”团队邀请了“镇江市第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者、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医生”杨吟光,镇江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纪宏革,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同时开展自主培训,建立“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机制,有效储备后续活动力量。

在专题讲座中,杨医生结合自身捐献经历,用“捐献过程就像献血一样安全”的生动比喻,消除了同学们对“穿刺取髓”的认知误区。“当红十字会通知我配型成功时,那种能救人的使命感胜过一切顾虑。”他朴实的话语让在场成员无不动容,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伦理价值与社会意义。

图为杨吟光医生为团队成员培训。通讯员 钟绍仲 摄

在镇江市中心血站,成员们走进成分血采集室,亲眼目睹血液分离机的工作过程。“一份造血干细胞悬液只有200毫升,却能挽救一个生命!”纪主任指着储存箱介绍道。团队成员们亲眼看到分离后的血浆与血小板,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学习血液构成。通讯员 钟绍仲 摄

返校后,团队立即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自主培训,巩固捐献流程要点,掌握血液生理等核心知识,讲述知识宣讲、解答疑问的相关技巧要领。此次培训增强了团队成员们沟通能力与亲和力,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为后续宣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自主培训。通讯员 钟绍仲 摄

此次系列培训活动通过“专家精讲+实地探访+技能实训”三位一体模式,构建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开展高效、安全、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人才基础与坚实保障。

多元宣传,打通认知盲区

为构建“全覆盖、精准化”的科普体系,让造血干细胞知识渗透到群众的生活当中,本次宣传活动采取“社区+学校+景区”三维联动模式,通过场景化渗透打破公众认知壁垒,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从“小众善举”到“社会共识”。

“益路髓行”团队深入林清月雅苑、天河星城等社区开展“一对一”精准科普。在天河星城社区,团队成员们为社区老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造血干细胞科普,团队成员们耐心讲解,老人们积极配合,热心发问,用“安全如献血”的生动类比消除疑虑,为推动中华骨髓库扩容奠定群众基础。团队成员们还在苏宁广场设立宣传点,为往来的行人们发放宣传单,推动造血干细胞知识碎片化传播。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科普造干知识。通讯员 钟绍仲 摄

让团队成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电话回访任务。在镇江市红十字会侯沁怡部长指导培训下,团队成员用“您好,我们是镇江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场,对2000余名入库志愿者进行回访。“如果现在配型成功,您是否愿意捐献?”当听到一大半的受访者坚定回答“愿意”时,团队成员们纷纷感慨:这些承诺都是沉甸甸的生命诺言,血液病患者们的生命希望正在逐渐壮大!

图为团队成员回访入库志愿者。通讯员 钟绍仲 摄

“益路髓行”团队在造血干细胞宣传中构建了“高校-小学”垂直宣传网络:在江苏大学本部校区发起“为爱签名”活动,80余名学生在横幅上签下姓名,立志为中华骨髓库扩容贡献自己的力量;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摊位将固定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在校园内四处奔走,将造血干细胞知识带给每一位学生;在桃花坞暑托班通过“细胞填色卡”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绘画互动中理解造血干细胞的内涵,构建起“认知从娃娃抓起”的长效宣传机制。

图为校内学生在宣传横幅上签字。通讯员 钟绍仲 摄

在校外景区的宣传中,团队创新采用“公益骑行”方式,将青春活力与公益使命相结合,以车轮传递爱心,团队成员们从江苏大学图书馆骑行前往焦山风景区,沿途为行人们宣传,成为打破群众认知壁垒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骑行宣传。通讯员 钟绍仲 摄

本次社会实践以多元场景为触点,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捐献的科学认知度,更通过电话回访、签名倡议等行动,将生命承诺转化为潜在救治力量,让更多人了解捐献、参与捐献、认同捐献,用实际行动帮助血液病患者。

图为团队成员在骑行过程中向行人宣传。通讯员 钟绍仲 摄

返乡接力,接续传递星火

为实现镇江辐射全国的“1+N”宣传效应,团队构建了以校园实践为原点,家乡接力为延伸的“一元多核”传播网络。团队成员们通过因地制宜的科普模式,将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给更多人。

此次活动不仅局限于镇江,暑假期间,团队成员们回到家乡后仍致力于宣传造血干细胞,将宣传火种带向全国。广西队员在路口设立摊位进行讲解、江苏队员利用ppt进校宣传、黑龙江队员采用采用趣味互动与群众亲切交流、新疆队员制作双语宣传册走进伊利……从镇江到全国,这场“生命教育”的接力让红十字精神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在家乡为小朋友宣讲。通讯员 钟绍仲 摄

当专业知识走出校园,当公益热情融入生活,这场跨越地域、联结群众的造血干细胞宣传行动,让团队成员播撒下新的生命火种。江苏大学“益路髓行”团队以实践为舟,以理论为桨,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青春热情点亮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曙光,未来,团队将不断扩大宣传网络,深化与红十字会的合作,重点发展学生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链接校园,为公益善举注入持久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绍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