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乡土,筑梦未来——广州大学青禾逐梦队支教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30 22: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思敏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一、集结号角,梦想启航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青禾逐梦突击队积极响应“强国复兴有我”的时代号召,精心策划并启动了2025年大学生暑期教育百千万工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惠州市博罗县观音阁镇团委负责人高源,以及镇妇联、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实践。他们对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并送上了诚挚的祝福。高源表示:“非常感谢你们来给我们小朋友授课,课程质量高且内容丰富。相遇即是缘分,愿你们也能展翅高飞,越来越好。”

带队老师侍秋禹同样从广州带来温暖的祝福和细心的指导,离开之际,他真挚地嘱咐:“代表广州大学的你们正在闪闪发光,希望你们的课程切实落实,也希望小朋友们和你们都能有所收获!”

七月的惠州,暑气蒸腾,蝉鸣如歌。青禾逐梦突击队怀揣炽热之心抵达博罗观音阁小学这片土地,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支教之旅。青禾逐梦突击队精心设计“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在求知若渴的乡村孩子们心间,悄然播撒下启蒙与希望的种子。

首日破冰,暖心启航。7月14日下午,在宽阔整洁的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拉开了活动序幕,快速拉近师生距离。

在“认识你我”环节,每位学生领取彩色卡片,绘制自画像并写下个性标签。一张张充满童趣的自我介绍,让志愿者们迅速记住每个孩子的特点。队长姚煜柔表示:“这些卡片不仅是破冰工具,更是我们了解学生的重要窗口。”

二、多元课程,点燃智慧与想象之火

语文课:触摸文明的脉搏

课堂化身为时光长廊。从龟甲兽骨上拙朴生动的甲骨文,到青铜器上庄重典雅的金文,再到秦代规整统一的小篆,直至方正平直的楷书——汉字的千年嬗变在图文并茂的课件与教师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徐徐展开。

老师巧妙关联博罗本地地名(如“罗浮山”)、姓氏用字,引导孩子们发现汉字与家乡、与自身血脉的深刻联结,让文化认同悄然生根。老师还带着孩子们体会现代社会对汉字的艺术运用,孩子们也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尝试临摹“日”、“月”、“山”等字的甲骨文形态,用稚嫩的笔触感受先民“依类象形”的智慧。看着黑板上展翅飞舞的“鸟”,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了独特的艺术字,产生了深深的成就感。

数学课堂:莫比乌斯环——在扭转中遇见无限可能

数学课不再是枯燥公式,孩子们亲手将纸带翻转粘接,在莫比乌斯环奇妙的单侧世界里触摸拓扑学趣味一角。

一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面对这个“简单”问题,孩子们自信作答。“如果把它扭转180度粘成环呢?”教师演示制作标准的莫比乌斯环后,给孩子们分发了纸条与胶棒,亲手完成扭转-粘合的关键步骤。随后,沿着环面中线用彩笔画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笔尖竟不离开纸面就画遍了“正反两面”,最终回到起点!用剪刀沿中线剪开,期待中的“两个环”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大的、扭转两次的环!教室内惊呼连连。教师引导孩子用指尖沿着环面滑动:“感觉如何?有‘边界’吗?”温浩文同学兴奋地指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喊:“蚂蚁不用翻面就能爬遍整个环!它只有一个面!”

数学课将晦涩的“演变规律”、“单侧曲面”转化为可画、可做、可玩的沉浸式体验,破解了乡村孩子对“难学科”的畏难情绪。

英语课:认识自我,拥抱独特—在课堂上开启心灵成长之旅

英语课化身为一场探索自我的奇妙旅程。第一节课程以"认识我的外在身体"为主题,通过趣味游戏和互动歌曲,带领学生学习五官、四肢等身体部位的英文表达。课堂上,孩子们一边指着自己的鼻子、眼睛,一边大声跟读“nose”、“eyes”,在欢笑中掌握了词汇。

第二节课程则从外在转向内在,以MBTI性格测试为引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不同性格的特点。并过渡到美德与品质,进行了德育,学习“kind(善良)”、“responsibility(责任)”等单词。课程特别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同样重要",引导孩子们接纳自己的独特性。这是英语学习与心灵成长的完美结合。

科普课:奇妙的化学之旅,一口气的科学探险

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旅行”带领孩子们探索了二氧化碳的神奇世界。课程通过三个生动环节,将复杂的化学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科学实验。

第一站“火山爆发实验室”中,志愿者丘仕婷演示了醋酸与小苏打的剧烈反应。当白色泡沫喷涌而出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实验不仅展示了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更让同学们理解了生活中灭火器的科学基础。"原来厨房里的醋和小苏打还能这么玩!"一位学生惊奇地说到。

第二站“呼吸变色魔法” 则将科学探索推向高潮。学生们轮流向紫色石蕊溶液吹气,看着溶液慢慢变成粉红色。“每个人的呼吸都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志愿者解释道,“这颜色变化就是我们呼出二氧化碳的证据。”

第三站“绿色地球讲堂”将实验升华到环保教育。通过互动问答和动画演示,孩子们了解到植物如何“吃掉”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课程最后,全体学生许下“每天照顾一盆植物”的环保承诺,用实际行动守护地球家园。

音乐课:心弦交响·童声无界

音乐教室中,《歌唱祖国》的昂扬旋律与《世界赠予我的》的温暖吟唱交织回旋,稚嫩童声饱含深情,唱出对家国的朴素依恋和对世界的纯真拥抱。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视频。当国旗护卫队步伐铿锵的画面出现,孩子们自发挺直脊梁。通过击掌打拍、踏步律动,感受进行曲的雄壮节奏。孩子们分声部合唱,童声清亮如晨钟,青年声音浑厚如暮鼓,在“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的高潮句形成震撼和声。

老师通过《世界赠予我的》叩响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在底下小声吟唱歌曲,静静地沉溺在歌曲婉转温柔的溪流中。

孩子们轻声吟唱当《歌唱祖国》的豪迈之音撞上《世界赠予我的》的温柔吟唱,青禾音乐课堂完成了对“家国”与“天下”的和谐阐释。孩子们在歌声中读懂了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也拥有了拥抱世界的胸怀。

手工课:创意指尖,绽放童趣—点燃艺术梦想

孩子们热切地喜爱着手工课,学校老师将其称为激发创造力的魔法课堂。第一节课以"我的专属帆布袋"为主题,孩子们在老师们指导下,用彩笔在帆布袋上自由创作。有的画下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有的描绘天马行空的想象,每一笔都洋溢着童真与个性。志愿者卢雅璇表示:"看到孩子们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们感受到了艺术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课则带领孩子们探索扭扭棒的无限可能。学生们将彩色扭扭棒变成时尚眼镜、花朵手环等趣味饰品。一位学生兴奋地说:"我要把眼镜送给爸爸,把花环送给妈妈!"两节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为乡村美育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体育课:“跃动青春,乐享健康”—点燃运动激情

二楼阳光明媚的操场是锻炼身体的快乐天地。孩子们首先运用彩色传送工具依次进行乒乓球接力,孩子们自发组成互助小组,高年级同学主动帮助低年级伙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团队意识。扔沙包环节则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操场。志愿者符蕴曦观察到:“很多内向的孩子在运动中逐渐打开心扉,找到了自信。”课程特别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心理课:心灵成长,唤醒自信与表达

心理健康课堂成为心灵秘密花园。当“优点传递球”在孩子们手中流转,接到球者必须真诚赞美传递者再抛给下一位。教室里,孩子们羞涩的低语逐渐化为清晰的肯定:“你很细心”、“你跑步真快!”——原来,被同伴真诚赞许的光芒足以点亮整个心房。

在“画出情绪”活动中,那些曾被深埋心底的快乐、委屈或迷茫,借由缤纷画笔勇敢流淌于纸面。一位起初沉默的小女孩在画中描绘了“阳光下大笑的自己”,课后她悄悄将画夹着纸条拿给老师:“原来难过说出来,心里就像开了窗。”

心理教育不是修补残缺的容器,而是点燃每个灵魂与生俱来的光。当一颗星看见自己的光芒,整片星空都将因此改变轨迹。

三、回响篇:童心飞扬,梦想起航

文艺汇演—乡村艺术之花绽放

7月18日下午,在教室内老师们组织举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汇演,手持木棍,英姿飒爽,为五天支教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汇演涵盖十个节目,全方位展示支教成果。

第一个节目英歌舞中两名小男孩手持木棍,英姿飒爽,自信大方展示了当地传统节目,赢得观众不绝的掌声。同学们演唱《世界赠与我的》和《歌唱祖国》,清澈的童声响起,观众不禁热泪盈眶。老师们合唱的《稻香》亲切真诚,娓娓道来般,大家回忆着这五天的点点滴滴。

情景剧、词朗诵、手工作品秀等节目精彩纷呈,两位小主持人朝气蓬勃,声情并茂,将节目巧妙的串联起来,向大家展现了一个美妙而完整的舞台,在大家就记忆中留下了一个难忘的下午。当地学校负责人评价道:“老师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对教育的热情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四、成效篇:润物无声,播撒希望之光

短短五日,“青禾逐梦”队以精心设计的多元课程为笔,以真诚与热情为墨,在惠州博罗孩子们的心田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可能的成长画卷。

从汉字起源到莫比乌斯环,从身体单词到人格维度,极大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点燃了对科学、文化、自我的好奇心。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学会更积极地表达情绪、接纳自我,心理健康意识萌芽。

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脸上绽放的自信笑容、心中悄然萌发的梦想种子则是此行最珍贵的回响。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支教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是高校学子用行动书写的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未来成长的生动答卷。青禾初绽,其华灼灼;梦想已启,未来可期!

通讯员:胡思敏 胡清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思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