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筑梦·香韵乡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沉心助香实践团在茂名电白琅西村开展沉香产业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9 19: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瑞琪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5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沉心助香实践团深入茂名电白琅西村,通过调研广东省南粤沉香博物馆、森海沉香合作社及种植基地,直面当地沉香产业“标准缺失、国际认可度低”等痛点,提出数字化溯源、品牌 IP 打造等建议,为这一“美绿特”乡村的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一、博物馆内触摸沉香历史 展品尽显多元价值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首日首站走进广东省南粤沉香博物馆,在馆长吴云岗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与沉香对话的时光之旅。馆内,700年与1600年的古沉香木静静矗立,木质纹理间沉淀着岁月的芬芳。"沉香不仅是香料,更是救命的药材。"吴云岗指着一块黝黑的沉香木介绍,曾有位心脏动脉几乎全部堵塞的老奶奶,依靠沉香制成的药品坚持十几个小时抵达医院,最终获救。

从线香、手串等工艺品,到疤痕祛除膏、精油等药用制品,队员们在吴云岗的讲解中,系统了解了沉香的多元价值。"这些展品背后,是琅西村人世代与沉香共生的智慧。"

▲图为吴云岗向队员讲解沉香分类和价值


二、合作社中传承匠心技艺 老匠人与青春力量碰撞

之后,在吴馆长的介绍下,队员们来到了广东省茂名市森海沉香合作社,在这里,队员们采访到了在琅西村深耕沉香产业四十余年的会长刘基胜。这位80年代从海南入行、后15年返乡坚守沉香产业的老匠人,手持刻刀示范沉香取香技艺:"你们看,这黑色部分是树木受伤后凝结的精华,是沉香的灵魂。"在他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了提炼沉香油脂的过程,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

▲图为刘基胜示范沉香取香

合作社里,35岁以上的女工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沉香串珠加工,选料、理香、切割、抛光……七个工序行云流水。"这里的工人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四点半就能回家照顾孩子。"直播间的杨女士介绍,合作社"一条龙"生产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又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每年带动800余农户生产,户均增收3万多元。

▲图为女工用机器切割沉香


三、田间地头调研产业现状 青年视角献策发展之路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在沙琅镇团委副书记李洋波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广东省茂名市森海合作社,参观了棋楠木育苗种植基地。"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国际认可度低和标准缺失。"杨建军指出,当前中国沉香在国际市场上,认可度不高,且因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难以出口,像中东等潜在市场难以触及,严重制约了国际推广。产业内部的“混沌状态”更为突出:缺乏统一标准和全链条溯源体系,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连业内人士都难以分辨;人工种植沉香因种植年限短(5-6年即砍伐),导致香味欠佳、药效不足,价格难以提升,且现有200多个品种逐年变异,未按入药、入香水等用途分类;种植面积统计模糊,电白区种植面积超14万亩,因砍伐未办证、农户避税等导致数据不透明,同时产业链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和研发,使得同仁堂、白云山等知名企业因无标准可循而暂未深入合作。

▲图为杨建军向队员们讲解沉香产业的发展痛点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员们走访沉香街,对当地沉香产业商户展开采访。一位沉香街商户向队员们坦言,其知晓有政策扶持沉香产业发展,然而对政策具体内容了解有限,不过能切实感知到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谈及经营中最急需的帮助,该商户直言,当下市场存在假冒沉香产品,既影响自身生意,又损害琅西村沉香名声,因此最盼望能杜绝假货 。

在聊到产业发展建议时,商户分享了朴素且坚定的想法:会先专注提升自家沉香质量,视其为经营根本;同时创新产品与经营模式,紧跟市场需求;还会注重服务态度,让顾客感受诚意。商户强调,从业者唯有不忘初心、踏实做沉香,琅西村沉香产业才有望走得更远 。商户的这些心声,既反映出琅西村沉香产业在市场规范方面有待解决的难题,也传递出从业者对以质取胜、诚信经营的坚守,为当地沉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层视角的思考。

▲图为队员们调研沉香街商户


四、擘画沉香产业进阶路 青春力量助力古香焕新篇

针对上述问题,杨建军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规划。短期将聚焦标准化与规模化基础建设,推进“数字化农业”“智慧农业”,建立AI视觉溯源、芯片溯源等体系,实现“一树一身份”,从根源上解决假冒问题;同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整合资源,目标整合3万亩种植面积(目前已完成1.5万亩),形成“砍伐-复种”的循环生态,为溯源和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同时致力于品牌建设与共同富裕,在规模化、溯源化的基础上,打造全国领先的沉香品牌,依托标准化成为行业标杆;通过资产数字化、智慧化、份额化,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沉香产业中,如认养、投资等,共享市场红利,呼应国家“共同富裕”的目标。杨建军表示,未来随着标准落地,沉香在生物制药、高端香料等深加工领域的需求潜力巨大,而数字化的推进也将解决种植数据模糊问题,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便利。

作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琅西村的文旅融合模式成效显著——游客量较2020年增长 120%,远超省内同类沉香产区平均增速(65%),“前店后厂”的体验式消费让客单价提升至 180 元,是普通门店的 2.3 倍。团队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报告,结合数字化溯源、文化IP打造等建议,为当地提供参考。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琅西村的沉香故事,助力提升产业知名度。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沉心助香,不仅是了解沉香,更是希望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这份古老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夕阳下,实践团与村民在森海沉香公社前合影,身后是25万棵迎风摇曳的沉香树。“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生态与经济共生的见证。”

目前,实践团已完成《琅西村沉香产业升级建议报告》,涵盖数字化溯源方案、IP形象文旅融合优化等8条具体措施,后续将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推出“琅西沉香科普小知识”系列短视频,以及沉香纪录片(已获3w+播放量),助力古老产业破圈。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IP形象


图文/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沉心助香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瑞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