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南京审计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启东市东海镇丰利村,在驻村第一书记周铭铭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探访。从虎头鞋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到“非遗+电商”的创新实践,再到亲手制作文创周边的沉浸式体验,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为乡村发展注入的鲜活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书记合照
丰利虎头鞋文化展示馆:一针一线里的文化记忆
展示馆内,大荧幕上播放着虎头鞋的历史渊源,展柜内的各式虎头鞋活灵活现,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由非遗技艺衍生而来“丰雅手作”系列文创匠心独运,令人大开眼界。
▲图为非遗虎头鞋实物
“这是乡村文化的根,护住它,才能守住村子的‘精气神’,为振兴攒下文化底气。”自从2018年发现陈秀兰奶奶的虎头鞋技艺后,村里组建了三支志愿者服务队,长期致力于保护传承这门老手艺。随着众人逐渐意识到传统模式难拓空间,2025年初,经启东市妇联牵线,丰利村与“章镇布艺”达成村企合作。其团队带虎头鞋赴国内多地及国外参展,半年销售额超往年全年,彰显了极强的市场潜力。
▲图为周铭铭书记向队员介绍展馆内物品
“非遗+电商”:让老手艺走出乡村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聚焦“非遗+电商”如何激活虎头鞋产业的话题,对丰利村“第一书记”周铭铭开展了专题采访。如今电商崛起,让非遗传播渠道更丰富,电商平台在销售和传播中影响力凸显,90后、00后成非遗消费主力。为此,村里决定借力“互联网+”,开设乡村振兴直播间,探索“非遗+电商”模式。“打算把虎头鞋从非遗资源,变成可视、可听、可体验、可购买的文化消费品。”周铭铭说,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正推动这门“指尖技艺”蜕变为“指尖经济”。
▲图为团队成员对周铭铭书记进行采访
文创手作: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在志愿者指导下,实践团队成员拿起彩线,动手编织起小巧玲珑的虎头手链。“传统虎头鞋适用范围窄,就想着做些轻便文创,吸引年轻人。”周铭铭举着成品笑道,“缩小的虎头更显可爱,既能当饰品,又藏着吉祥寓意。”
▲图为周铭铭书记指导队员编手链
活动尾声,大家举着亲手做的手链合影留念,“希望你们把这段体验带回去,让更多人认识丰利虎头鞋。非遗传承离不开年轻人,乡村振兴更需要青年大学生这样的新鲜血液。
通过此次活动,南京审计大学的学子们不仅见证了虎头鞋从“民俗符号”到“致富密码”的蜕变,更深刻理解了“文化兴则乡村兴”的内涵。正如周铭铭书记所说:“守住非遗的根,找对发展的路,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撰文 | 蔡沁蓉 龚嘉瑜
图片 | 南京审计大学“经世致用”实践小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艳萍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