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推普形式,借助科技力量深化语言文字教育,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普话先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7月中旬,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顺河街道戏楼后街社区、东大街社区,开展以“‘AI’启智慧,‘语’润童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上午,团队以“文字的前世今生”切入,借AI技术带小朋友们探索甲骨文。志愿者们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经过AI技术修复的甲骨文拓片高清图像,引导大家认识甲骨文对应的文字与演化过程,亲自示范古今读音差异,感受不同朝代语言的魅力。让他们更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历史厚度与造字智慧,筑牢文化认知根基。
图1 为实践队讲解甲骨文
接下来的古诗学习环节,AI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团队针对《悯农(其二)》和《山村咏怀》两首诗,通过“AI智慧老师”进行教学。正音时,“AI智慧老师”标准朗诵,给孩子们示范结构复杂,难以识别的字的读音,并让他们逐字跟读。此外,“AI智慧老师”结合生活场景讲解两首古诗所体现的意境,逐字逐句分析词义,提供标准读音,鼓励孩子们踊跃发言,朗诵古诗,体会语言表达与情感传递的贯通。既学习了普通话发音,又理解了诗歌意蕴,增长了文化底蕴。
图2 为“AI智慧老师”讲解古诗
当日下午,彩泥创作课程成为释放创造力的舞台。团队准备了十余种颜色的彩泥,孩子们动手制作花朵、食物等造型。志愿者们则鼓励大家造句描述自己的作品,表述创作思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动手与表达的结合中,孩子们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图3 为实践队志愿者进行彩泥创作课
活动最后,团队特别邀请律所的刘律师为小朋友们开展普法小课堂。刘律师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动画演示应对陌生人搭讪、校园欺凌等场景,剖析实际问题。带领孩子们朗读法律条文,明确各个法律的意义。互动中,孩子们既提升了普通话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法治观念。
图4 为刘律师开展普法课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科技是教育的翅膀。“普话先锋”团队以“AI+推普”的创新形式,将甲骨文的古老智慧、古诗的意境之美、法律的严谨规范融入推普课堂,不仅让乡村儿童在趣味中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法治意识的种子。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科技赋能路径,让推普工作既守文化之根,又具时代之韵,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语言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鑫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