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周欣悦、辜语情、魏淑娟)自7月8日起,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 “锋华正茂,童心同行” 暑期实践团在团总支书记刘桢的带领下,走进湖南雷锋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以 “文化 + 科技”的创新模式,为 600 余名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场沉浸式雷锋精神传承盛宴,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活力。
在雷锋纪念馆的展厅内,志愿讲解员们正以生动细腻的讲解带领孩子们回溯雷锋的成长足迹。“大家请看这张图,它展现了雷锋工作6年以来荣获的各项荣誉,多达33项,这也是他对于岗位之爱、事业之爱的生动表达。”讲解员指着展柜中的实物,结合历史背景娓娓道来。在雷锋日记手稿前,讲解员轻声念出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并解释道:“这就是雷锋叔叔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就像我们现在钻研难题、练习技能一样,要肯挤时间、肯下功夫。” 孩子们凑近展柜,眼神中充满对榜样的崇敬,不时举手提问,在一问一答中加深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
双语绘本《THE WILL TO SERVE》以创新的方式将语言学习与雷锋精神巧妙融合,让红色故事跨越了语言界限。“Lei Feng's diary tells us that dedication is not just about helping others, but also about excelling in our duties.”(译文:雷锋的日记告诉我们,奉献不仅在于帮助他人,更在于精通本职。)志愿授课员在报告厅内,用中英双语同步讲述雷锋钻研驾驶技术的故事,配合彩色雷锋绘本,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感受雷锋 “专一行精一行” 的敬业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 “perseverance”(坚持)、“dedication”(奉献)等词汇的深层含义。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用英语复述雷锋的名言,在跨语言表达中深化对精神内核的认知。
在科创实践区,一场别开生面的 “雷锋号” 拖拉机拼搭活动火热进行。志愿者们将雷锋改进农具的故事融入组装教学:“雷锋叔叔曾把废弃零件改造成简易播种器,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拼搭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孩子们分组协作,有的优化模型结构,有的添加象征 “节约” 的储物装置,用双手将雷锋精神具象化。来自长郡月亮岛学校第二小学的周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给拖拉机装了‘爱心投递箱’,就像雷锋叔叔总想着帮助别人。”
实践团负责人周欣悦表示:“此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红色教育模式,通过讲解、双语、科创的融合,让中小学生全方位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 “文化 + 科技” 的传承路径,开发系列课程与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持续扎根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欣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