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团日 | 微电子2501团支部:光影魔术,千年传承

发布时间:2025-10-21 17: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龚思远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在白色幕布之后,艺人双手灵活地操纵着竹竿,皮制的人物在灯光照射下跃然于幕布之上。这就是皮影戏,一种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被誉为“最早的电影”

2025年10月12日,微电子2501团支部以“传承非遗,青春同行”为主题开展团课,带领同学们走进“孙氏皮影”工作坊,亲手触摸了这项古老的艺术,在光影交错间,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瑰丽。

▲图为微电子2501团支部活动合照

初识:方寸之间,尽显匠心 

活动伊始,工作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精美的皮影作品。图中这个色彩斑斓、纹路精致的皮影人物,正是孙氏皮影的经典造型。它头戴冠帽,身着红黄主色的袍服,每一个镂空、每一笔彩绘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

▲图为唐僧皮影

“皮影制作需经过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等二十四道工序……”同学们屏息凝神,听着老师的讲解。原来,在方寸之间的皮影上,不仅有着美术的韵味,更蕴含着物理的平衡原理与匠人精神的传承。同学们纷纷围在操作台前,对这项精细的手艺发出了阵阵惊叹。

▲图为老师介绍皮影

体验:挥洒自如,注入青春

理论学习之后,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来了——亲手体验皮影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给自己的皮影上色,工作坊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画笔与皮革接触的细微声响。同学们或凝神细描,或大胆挥洒,每个人的表情都格外专注。一时间,素色的皮影胚料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逐渐鲜活起来。红黄相间的袍服,绿黑配色的纹饰,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同学们对传统美学的理解与创新。

▲图为同学制作皮影

观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锵——”随着一声锣响,剧场灯光渐暗,唯留一盏明灯照亮白色幕布。老艺人浑厚的唱腔响起,皮影人物陆续登场。同学们屏息凝神,目光聚焦于光影交错处,见证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绽放。看,图中这个正在表演的皮影人物,头戴冠冕,身着华服,在艺人娴熟的操纵下,一举一动惟妙惟肖。红黄相间的色彩在灯光映照下格外鲜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表演过程中,同学们时而因剧情的幽默而开怀大笑,时而为人物的命运而紧张揪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的经典剧目,在老艺人们的精彩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低声的赞叹在观众席间此起彼伏。许多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完全颠覆了以往对传统艺术“枯燥陈旧”的刻板印象。

▲图为皮影戏表演

传承:雨中印记,青春接力

活动结束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工作坊为每位同学亲手做的皮影装袋。这印有鲜明Logo的深蓝色手提袋,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更是我们此次非遗之旅的见证。

雨中,同学们提着它行走在归途上。袋子上凝结的水珠,仿佛是新鲜汲取的文化养分;“孙氏皮影”的字样,则提醒着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这次活动,让非遗从书本上的名词,变成了同学们手中可触可感、可亲可演的鲜活记忆。

▲图为陈氏皮影标志

感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此次最佳团日,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通过亲身体验,微电子2501团支部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止的化石,而是活着的生命体。它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传递才能永葆活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愿意成为这传递中的一棒。用青春的视角去解读,用创新的方式去传播,让古老的皮影戏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传承之路,我们正在路上!

图文来源丨南洋书院 微电子2501团支部

排版丨南洋书院 微电子2501团支部

初审丨王怡宁 许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龚思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