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放飞科学梦,一起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9 18: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明勝、唐文杰、唐先蓝、李新媛、吴雨萱、吴灿灿、李沅杰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X月X日讯(通讯员 梁明勝、唐文杰、唐先蓝、李新媛、吴雨萱、吴灿灿、李沅杰) 

7月15日,随着一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艺汇演落下帷幕,“‘铜’心‘碳’索”科普队为期数日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这场以“放飞科学梦,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汇演,不仅是对科普队下乡期间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连接志愿者与当地师生的情感纽带,用艺术的形式定格了这段充满意义的时光。

自三下乡活动启动以来,“‘铜’心‘碳’索”科普队围绕化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开展了一系列趣味科普课程。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实验、有趣的手工和互动性强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逐渐培养起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而此次文艺汇演,正是这些教学成果的“立体呈现”——孩子们用自信的笑容、灵动的身影,诉说着知识带来的成长;志愿者们则用默契的配合、真诚的付出,诠释着青春担当。

▲图为科普情景剧表演照片

汇演现场气氛热烈,许多学校领导、受教学员、家长们与科普队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属于科学与青春的盛会。尽管没有繁复的舞台布景,没有华丽的灯光特效,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志愿者们脸上洋溢的热情,让整个会场充满了温暖而蓬勃的力量。作为本次汇演的“特色担当”,几个化学主题的小情景剧无疑是最受期待的环节。这是科普队将“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孩子们化身“小小化学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简单的剧情演绎,生动的对话,再现了课堂上学习过的化学原理。没有复杂的台词,却用童趣的方式解释了“节水的重要性”“金属的特别”“神奇的干冰”;没有专业的演技,却用认真的态度传递着对科学的理解。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在场观众看到了科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化学遇上剧情,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演绎的生活智慧。除了科学主题的展示,汇演中还穿插了朗诵、集体舞蹈等多个节目,每一个都凝聚着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共同心血。志愿者与孩子们同台表演的朗诵节目,声音洪亮、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更传递出“携手同行、共筑梦想”的信念。低年级的小朋友们用一支可爱的舞蹈《日不落》拉开了汇演的序幕。他们或许动作尚显稚嫩,走位不够精准,但每一个抬手、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童真与认真,用最纯粹的舞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高年级的孩子们则用一支充满活力的集体舞点燃了全场气氛,蹦蹦跳跳的舞姿里,是少年人特有的朝气;整齐划一的动作中,是数日排练凝聚的默契。他们用阳光向上的态度,展现了三下乡活动带给他们的成长与蜕变。值得一提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成果走秀”成为汇演的“暖心彩蛋”。孩子们展示着小工匠们做出来的纸盒小狗和惊艳的漆扇,自信地走上舞台。这些作品或许并不完美,但每一件都承载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凝结着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当孩子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舞台中央,举起作品向观众致意时,台下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孩子们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对科普队的认可。

▲图为舞蹈表演的照片

汇演接近尾声时,全体志愿者登台,与孩子们共同演唱了一首充满希望的歌曲《纪念》。熟悉的旋律中,不少志愿者与孩子们眼中泛起了泪光。短短数日的相处,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不舍,从课堂上的师生到舞台上的伙伴,这份跨越年龄与地域的情谊,早已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三下乡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更在于我们用真诚换来了信任,用陪伴点亮了梦想。”科普队队长李新媛感慨道,“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看到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的合影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铜’心‘碳’索”科普队的三下乡之旅正式画上句点。但这场旅程留下的印记,却远未结束——科学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扎根,青春的担当已在志愿者们身上闪耀,而那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将成为所有人心中温暖的回忆。这场圆满收官的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用青春力量服务社会的温暖诠释。未来,“‘铜’心‘碳’索”科普队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角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明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