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映文脉·非遗绽乡光”|“风云赋能乡村·气象融合非遗”主题社会实践——童心探秘与风云变幻

发布时间:2025-07-19 18: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浩聪、万霖林、张雯瑞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赵浩聪、万霖林、张雯瑞)2025年7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气象映文脉•非遗绽乡光”实践团队走进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和湘潭市气象局,进行气象相关实践与科普活动,了解基层气象的工作流程。

上午,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准备,桌上的“气象小礼包”引发了阵阵欢呼。成员们通过趣味实验,创新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将气象知识直观呈现,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兴趣,为小学生们揭开气象科学的神秘面纱。

队员汪子涵以"云朵工厂""空气打架"等生动比喻,向学生们讲解了四季气象现象、天气符号识别及气象谚语,孩子们轻松理解了天气变化的奥秘,“原来云是这样形成的!”一个小男孩恍然大悟道,引得周围同学纷纷点头。 

图为汪子涵为小朋友们讲解气象知识

团队通过"人造云""气压小火箭"等趣味实验,生动展示了气象科学原理。学生们在互动中积极思考气象现象成因,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环节中,孩子们亲手制作并操作风向标进行实地观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展示了气象科学的独特魅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最后在欢乐的合影中圆满结束。  

图为孩子们制作完成风向标合照

图为结束后团队成员和孩子们大合照

下午,实践团队在湘潭市气象局深度交流,深刻感受到气象工作如何用精准预报和防灾体系护航乡村振兴。气象业务平台的数据、模型与监测网络展现了科技力量服务于农业、防汛及非遗活动等方面。队员们了解到24小时“正班-副班”值班制度(正班预报、副班灾情报),极端天气下预报员常需连续作战。基层工作者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精神融入日常服务,正如他们所言:“每一次预警都可能为乡村争取宝贵防灾时间。”这份坚守伟大而有意义。

图为当值人员为队员们耐心讲解

在交流中,工作人员和队员们还探讨了地方气象工作与民航气象工作的异同:二者均依赖大气环流数据与地面观测,但民航更侧重航路颠簸、结冰等航空专项预报;地方气象局需覆盖农业、环境、防灾等多元服务,而民航气象更聚焦本场实时观测与短时预警。

为结束后团队成员和工作人员合照 

气象相关实践与科普活动虽已结束,意义却深远。科普活动为孩子们打开气象科学之门,播下探索与热爱科学的种子,展现了气象与非遗融合的魅力;气象局实践让成员亲历数据全流程,理解“观云识天”的科技与责任,见证了工作者的坚守和“人民至上”的内涵。未来,航空气象学院将深化科普创新与跨界融合,青年学子也将以学识行动服务民生,在守护中绽放价值。

撰文|赵浩聪、万霖林、张雯瑞

一审|赵浩聪

二审|苑奕菲

三审|杨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浩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