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徐嘉敏)
以心育赋能乡村,首日开营点亮童心
7月5日,伴随着夏日的热情与期待,湛江科技学院筑梦高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今日在茂名高州市杏花村文化驿站正式拉开暑期实践序幕。开营首日活动聚焦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精心设计一系列寓教于乐、富含心育元素的互动项目,活动现场童声鼎沸,气氛热烈,取得了远超预期的良好效果,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快乐充实的成长之旅。
▲图为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活动
破冰融情,唤醒自信
上午的活动以轻松活泼的破冰环节开启。团队成员以充满活力的舞蹈开场,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随后的“斜体字视觉大挑战”点燃了孩子们的观察热情与认知兴趣;“击鼓传花”环节,伴随着紧张的鼓点音乐,孩子们勇敢地站起进行个人介绍,羞涩逐渐被自信的笑容取代;“瓶”凡大作战、“桃花朵朵开”和“大风吹”等团队协作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培养了规则意识、反应能力与初步的团队默契。团队成员们化身“守护者”,细致观察每组儿童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体验人际互动的乐趣,为后续深度活动奠定了安全、开放的心理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游戏玩法
▲创意织梦,凝聚归属
下午的活动重心转向更深层次的语言表达与团队认同建设。“队旗制作与分享”环节成为情感联结的纽带。孩子们在团队成员引导下,分组构思、设计并亲手绘制代表小组精神的队旗。他们热烈讨论主题,认真涂画色彩,每一笔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期待。当一面面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小组队旗最终展示出来,孩子们兴奋地分享设计理念——“天天向上队”、“寻宝小队”等响亮的名字和独特的图案,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深刻的集体归属感培育。它让孩子们体验到作为团队一份子的价值感,增强了彼此间的认同与支持,为后续活动营造了温暖、互助的集体氛围。
▲图为孩子们在展示队旗
巧手育心,专注生慧
紧随其后的是“妙手连珠”手工活动。孩子们领到色彩缤纷的珠子和细线,在团队成员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学习串珠技巧,构思属于自己的手链或小饰品。这一刻,文化楼内弥漫着专注的气息。孩子们低头凝视手中的珠线,小心翼翼地穿引、打结。这个过程不仅是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更是专注力与耐心的“沉浸式”培养。当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在指尖诞生,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这种通过亲手劳动克服小困难、最终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效能感,是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图为孩子展示手链
笔润心田,寄语成长
开营日的压轴环节是充满温情的“写一封成长信”。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安静下来,领取信纸和彩笔。团队成员引导他们回顾当天的快乐点滴,思考自己的收获,或者写下想对亲人、朋友或未来自己说的话。一些孩子写下对在外务工父母的思念与感恩,一些孩子记录下新认识朋友的喜悦,还有一些孩子悄悄写下对自己的鼓励和未来的小目标。这封“成长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私密的情绪表达出口,引导他们学习用文字梳理内心感受,是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启蒙。团队成员尊重每个孩子的隐私,只在他们需要时提供温暖的陪伴或适度的引导,让书写成为一次真诚的自主对话。
▲图为孩子们在认真书写信件
夕阳西下,孩子们手持精心制作的队旗、闪耀的串珠手链和承载心事的成长信,带着兴奋的笑容和不舍踏上了归途。湛江科技学院筑梦高凉团队首日开营活动圆满落幕,其成功不仅在于孩子们高涨的参与度和满满的收获感,更在于它精准地触及了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需求。
▲图为孩子展示成长信与手链
心育沃土,筑梦可期
筑梦高凉团队深谙游戏与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天然载体。今日的活动设计,从破冰建立安全感、自信表达,到协作深化联结、归属认同,再到专注培养耐心、成就激励,直至最后的静心书写、情绪疏导,形成了一条清晰而丰富的心理培育链条。团队成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引导和温暖的陪伴,为杏花村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满支持性、鼓励探索和表达的安全空间。这不仅是一次快乐的暑期活动,更是在乡村沃土上播撒下自信、合作、专注与情绪认知的种子。
当青年学子的智慧与热忱与乡村儿童的纯真笑脸相遇,心理健康教育的暖流正悄然浸润这片土地。“筑梦高凉”的故事,才刚刚写下动人的开篇。未来数日,团队将继续深耕心育实践,为乡村儿童的全面成长贡献青春力量,让梦想在高凉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图为首日孩子们活动大合照
撰文| 徐嘉敏
摄影| 陈智鹏
一审| 林钰淇
二审| 董华华
三审| 高兴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嘉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