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厦门医学院 “头雁飞”青年先锋实践队在暑期 “三下乡” 实践期间,开展了“追寻足迹-学在路上”的主题团日活动,围绕《闽山闽水物华新》等著作开展专题研讨。队员们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在乡村调研的汗水中体悟初心,在思想碰撞中锚定方向,让 “青年与时代同行” 的命题有了更生动的注解。
一、以理论为基:在字里行间照见青年坐标
本次研讨严格遵循团日活动 “深入学习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 的要求,队员们结合《闽山闽水物华新》中厦门发展战略的实践故事,搭建起 “理论 - 实践 - 反思” 的认知框架。
图为实践途中开展“学习在路上”理论学习
提倡青年人要“自讨苦吃”,这和我们在炎炎夏日下给村里的老人开展健康服务时的感受遥相呼应。” 薛文鑫结合理论学习内容谈到,“纸上得来终觉浅”—— 强调“实践出真知”,当青年大学生们把听诊器伸进田间地头时,医学知识瞬间变成了“济世良方”。
张丽婷作为 “头雁飞” 青年先锋队的一员,则将学习聚焦于厦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的呼应。“团日活动要求我们贯通学习‘四史’和新时代成就,厦门从海防小城到国际化都市的蜕变,不正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教材吗?” 她提到,在为村民科普健康知识后,村民一句 “你们很好,今天参加活动,我们很高兴,谢谢你们” 让她突然明白:乡村振兴的 “蓝图”,就藏在每一次“把脉问诊开方”的精准里,每一句健康叮嘱的耐心里。
二、以实践为镜:在基层沃土中淬炼担当
研讨中,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将团日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转化为对基层服务细节的复盘。方宇馨分享了开展健康体验的趣味互动时,真切感受到来自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与挑战性。将课堂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健康乡村建设的实践中,用行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我们青春的骄傲,也是青春最美的写照。
何香颖则结合古宅村的实践,谈到对 “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理念的新理解。“团日活动要求我们学习‘统筹全局’的思维,在村里调研时发现,独居老人的健康问题不仅需要定期的诊疗,更要联动医疗系统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在“三下乡”中,对助力健康乡村发展的规划,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方能见实效。我将汲取文中蕴含的战略思维、实干精神,在古宅村的下乡实践里,深入调研、精准发力,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乡村的行动,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三、以初心为向:让青春在担当中绽放
“这次研讨既是团日活动的深化,更是对‘青年该如何成长’的集体作答。” 实践队指导老师孙素云在点评时强调,把《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提到的 “到基层去”,转化为三下乡“为人民服务” 的主动行动中 ,本质上都是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的生动实践。林泽锋老师则鼓励队员:“厦门的发展证明,所有伟大的成就都始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作为医学生,你们的‘蓝图’不在课本里,而在未来守护人民健康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健康服务后进行主题研讨交流
研讨结束时,队员们重温了入团誓词。从团日活动的理论学习到 “三下乡” 的实践淬炼,从《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思想滋养到基层群众的真实反馈,“头雁飞” 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领悟到青春的意义和魅力,正在于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扎根,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斗。这份感悟,既是对主题团日活动的最好回应,更是青年医者面向未来的郑重承诺 —— 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师生在古宅村合影
供稿:厦门医学院头雁飞-党团青年先锋实践队
通讯员:(郭湘湘、薛文鑫、樊宇博、方宇馨、陈钰、许晓欣、齐浩、沈绍铠、苏晨茜、李晓茹、张丽婷、何香颖、欧艳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