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网“血脉”到净水“新生” —— 苏科大给排水学子发展成就观察团深入解码白荡净水厂科技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9 16: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艺达、张诗悦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水是生态系统的命脉,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污水治理挑战,守护“碧水清流”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为深化青年学子对水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的认知,厚植生态文明理念,2025年7月11日,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知水安澜”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单苏洁、徐垚的带领下,走进苏州高新区水质净化白荡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深入城市水系统“血脉”,探寻污水变清流的“新生”密码,解码现代化水务科技实践。

上午,实践团成员陈艺达、张诗悦、姜凌维、任阳阳、尹李若、展一飞抵达白荡净水厂。在水厂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团队首先聚焦城市“地下血脉”——污水收集运输系统。专业人员现场讲解了雨污分流井的辨识(圆井污水、方井雨水),并演示了管网运维的关键环节:规范开启井盖、安装防坠网、进行污水采样及快速水质评估(图1)。这堂“管网一线课”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水系统前端运维的精细与安全要求。随后,团队实地考察了朝红路无人值守泵站(图2),其智能化运行模式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水务行业向自动化、智慧化迈进的坚实步伐。

1. 白荡厂工程师向团队成员展示污水井的运维

2. 参观朝红路无人值守泵站

紧接着,观察团移步至市政管道养护现场。排水公司的养护工人身着橙色反光服,头戴安全帽,在烈日下对雨水管道进行清通作业。一组工人高效清除雨水井内淤积的落叶、泥沙;另一组则操作搭载高压清洗设备的工程车进行深度疏通。现场分工明确:一人精准操控设备,一人俯身探查井口,专人观察疏通效果——当水流从雨水井口喷涌而出,标志着这段城市“毛细血管”恢复畅通(图3)。工人们用汗水守护城市“血脉”顺畅,其敬业精神深深触动了师生。

3. 团队成员观摩雨水井的清通工作

探寻完管网“血脉”的运维奥秘,观察团的目光转向污水“新生”的科技核心——白荡净水厂。厂长亲自带队讲解,重点介绍了该厂创新的“水光融合”模式:大规模铺设太阳能光伏板,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打造绿色低碳净水厂。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力量,优化尾水处理,实现从“工程水”到优质“生态水”的华丽转变,显著提升入河水质。在厂长引领下,同学们系统观摩了污水处理全流程:从拦截杂质的格栅,到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多级生物处理(如曝气池),再到深度除磷、沉淀分离(二沉池)、紫外线消毒,最后是污泥脱水处置(图4)。亲眼见证浑浊污水历经物理、生物、化学的层层“洗礼”,最终蜕变为清澈透明的达标再生水,同学们无不惊叹于现代水处理科技的强大力量与精细化管控的不易。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就处理工艺、水质标准、再生水回用等踊跃提问,与厂方技术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

4. 白荡水质净化厂厂长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污水处理全流程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更延伸至创新研究。在厂区,同学们欣喜地发现了本校学长学姐的科研成果——人工湿地处理新污染物的中试项目(图5)。研究者们依托水厂真实环境,将实验室成果放大进行中试验证,在实践中检验效能、发现问题、迭代优化。这一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例,为低年级同学展现了专业研究的广阔前景与应用价值,极大地拓宽了视野,也让大家对未来的学习与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5. 苏科大学长学姐人工湿地去除新污染物中试装置

此次白荡净水厂发展成就观察之行,是一堂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课。从城市“地下血脉”的智慧运维,到污水“涅槃新生”的科技全流程,再到绿色能源驱动与生态友好理念的深度融合,同学们深刻解码了现代水务产业在智能化、绿色化、资源化方向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就。活动不仅打开了了解现代化环保产业的窗口,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科技探索欲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环境人才夯实了基础。相信未来,“知水安澜”实践团的学子们,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扎实的学识,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艺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