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微光·红脉相传|国际交流学院“百千万突击队”赴柘陂村开展“红脉相传”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9 02: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文松、赵炜婷、罗晓锐、陈焕基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烈日灼灼,红心炽热。2025年7月15日上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绿韵微光”突击队师生携手四名连平县英才实验学校的学生共同走进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华南小学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以“烈士故事润童心、革命薪火代代传”为主题,开展红色足迹寻访与云端宣讲活动。

旧址探秘感悟初心,镜头定格红色印记。烈日见证追寻的脚步,“绿韵微光” 突击队走进庄严肃穆的华南小学旧址,开启红色足迹寻访之旅。队员们迅速架设专业拍摄设备,镜头聚焦于见证烽火岁月的历史遗存,斑驳木桌曾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提供掩护,弹孔累累的窗棂镌刻着战争年代的痕迹。通过多角度拍摄,细致捕捉历史遗存的细节,为红色记忆的数字化留存积累珍贵的影像素材。跟随讲解员吴先生的讲述,队员与随行的忠信镇小学生共同聆听了柘陂村革命先烈吴建昌的英勇事迹:18岁时他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军封锁线递送情报,助力游击队成功脱险;后组建游击队并编入主力团,1948 年在掩护大部队转移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 24 岁。现场气氛肃穆庄重,队员与孩子们静静伫立,凝视着承载历史的旧址遗迹,深切感悟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赤诚初心与崇高精神。

▲图为华南小学旧址讲解员为小学生们与团队成员解读红色故事(摄:杨可琪)

聆听革命往事,共缅先辈足迹。旧址操场上,忠信镇柘陂村党史讲解员吴先生开讲“邓基·华南星火”微课。他以“薪火相传、扎根乡土、领航斗争”三个章节,生动再现革命者邓基在华南小学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地下斗争的光辉历程。讲到动情处,吴先生动容感慨道:“邓基以校舍为堡垒,用夜校作阵地,让革命思想在忠信大地上生根发芽。”这跨越时空的坚守,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微课尾声,四名忠信镇小学生肃立于华南小学旧址纪念碑前,注视着象征革命精神的红星,以稚嫩却无比坚定的童声讲述邓基组织歌咏队、创办夜校的往事,字字恳切,声声传情,革命精神的火种在这一刻完成了跨越代际的传递。

▲图为吴书记在华南小学旧址开讲“邓基·华南星火”微课(摄:杨可琪)

创新活化历史,“红色传承”启新。“红色故事不能留在展板里,要在云端‘活’起来!”突击队迅速行动,创新切换拍摄模式,运用影像语言进行时代转译。队员们以严谨的纪实风格,深入挖掘旧址承载的厚重党史;紧接着,创造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诵读完烈士事迹后,四名中小学生与学院的青年团员并肩立于讲台之上。镜头前,孩子们童声传递着历史的回响,青少年团员则深情讲述着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与传承脉络。这两段精心摄制的影像,并非仅为存档,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历史与当下、少年与青年、红色根脉与绿色希望”的对话场域。

深入连平县忠信镇革命旧址实地研学,让突击队师生和忠信镇中小学生通过实物、故事、场景沉浸式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与牺牲精神,这是一堂最生动、最深刻的党史教育课和理想信念教育课。这不仅极大增强了青年学子与乡村少年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党爱国情怀,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绿韵微光”突击队在忠信大地上,正以赤诚之心追寻红色足迹,以创新之智活化历史资源,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他们让“红脉”在新时代青年与少年心中奔涌不息,让“绿韵”在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征程中焕发勃勃生机。

▲团队合照(摄:廖城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焕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