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城融合实践路径,探寻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7月14日,山东科技大学“逐光同行”社会实践队走进青岛市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片区,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北方现代版“富春山居”幸福实景图为核心,先后深入耕读学堂、乡忆工坊、紫斐蓝莓、绿泽画院四大项目开展调研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校地融合的共生发展之道。
第一站:耕读学堂——激活闲置空间的文化生命力图为片区运营负责人为实践团队介绍片区情况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耕读学堂,在片区运营负责人的细致讲解下,团队成员们实地了解到项目如何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打造集乡土教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让闲置资源在市场化运营中焕发新生。
第二站:乡忆工坊——坚守匠心的非遗活化实践图为片区运营负责人为大学生介绍非遗作品
走进乡忆工坊,映入眼帘的是各类传统手工艺与非遗技艺作品。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工坊对于地方非遗技艺和特色文创产品方面的探索与挖掘。工坊通过“传统技艺+市场化运营”模式,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也让手工艺品走向广阔市场。第三站:紫斐蓝莓——智慧农业的“紫色经济”样本图为紫斐蓝莓负责人带领参观蓝莓展厅
在紫斐蓝莓展厅,实践团队调研了智慧农业与电商直播带动下的“紫色经济”,项目负责人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展开,深入讲述了企业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电商拓宽销售渠道,让蓝莓产业从单纯种植向深加工、文旅体验等多元方向延伸,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力量。第四站:绿泽画院——艺术赋能乡村的转型之路图为绿泽画院工作人员讲解成长之路
实践团队收官站来到绿泽画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油画创作基地与艺术展厅,沉浸式感受达尼画家村从普通村落向艺术特色村的转型历程。团队成员们了解到,街道通过相关政策并搭建平台,吸引画家入驻、培育艺术产业,形成“艺术+乡村”的特色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赋能的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本次实践活动有利于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画美达尼片区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与市场化运营的融合路径,能够为校地协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视角与实践建议,让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共同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通讯员:陈碧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碧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