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印记”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二站走进小李家,追溯“小推车”红色文化的历史足迹

发布时间:2025-07-18 15: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思懿   阅读 75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 近日,为深度挖掘“小推车”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淮北师范大学青年团开始了暑期三下乡实践。

队员们深入淮海战役小李家旧址,开展了一场以口述史采集与精神传承探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带着书本里的历史印记,在旧址的砖瓦间追寻往事,让纸面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化作触摸历史、传承精神的实际行动。

▲图为与李华松老人合照

实践团抵达小李家旧址,随即投入工作。这里斑驳的土墙、简朴的陈设,无一不在沉默地诉说着当年总前委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历史。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总前委办公区域,重点研究了历史地图、文件复制品和旧物,分工协作,尝试复原当时的工作场景,深刻体悟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条件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与担当。

▲图为参观总前委办公区

本次实践的核心环节是深度访谈与口述史采集。队员们围坐在扎根旧址三十七载的守馆人、革命后代李华松老人身边,通过录像以及拍摄,系统性地聆听并记录老人融合家族记忆与史料研究的珍贵讲述。成员们就总前委选址小李家的战略考量、关键战役决策过程、后勤保障特别是“小推车”支前细节等问题,与李华松老人进行了深入的互动访谈,挖掘书本之外的历史细节,共同探讨“小推车”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图为聆听李华松老人讲述淮海战役旧事

访谈结束后,李华松老人对实践团成员的专业态度和深入探究表示赞赏,并勉励青年学子要深刻理解历史、珍惜当下、勇担使命。他感慨道:“看到你们这么用心地来了解这段历史,研究‘小推车’红色文化,我感到很欣慰,革命的传统后继有人了。”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实践团主动梳理收集到的口述资料、实物照片和文献信息,着手为小李家旧址完善补充部分历史细节档案,初步策划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小推车”红色文化微宣讲方案,力求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当地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总结

当天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立即组织复盘总结会。师生们围坐一堂,热烈交流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队员们逐一分享在史料整理、口述访谈中的具体发现和触动,深入探讨“小推车”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锤炼了史料搜集、口述访谈、团队协作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化实践活动,为丰富小李家的历史档案、传播“小推车”红色文化贡献了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源自实践的感悟和收获融入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积极地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责任,让“小推车”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撰文 | 胡礼珍、胡美玲

图片 | 韩莹莹

指导 | 王超、原康

一审 | 赵娟

二审 | 曹婵婵

三审 | 李曼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思懿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