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彭湃精神——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探访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发布时间:2025-07-17 16: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舒蕾   阅读 3.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黄舒蕾)2025年7月12日,广州新华学院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走进广东省汕尾市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在历史现场追溯革命记忆,汲取精神力量。

(图为红宫红场旧址外景图)

红场凝岁月,故迹寻新踪

红宫红场坐落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标志性遗址。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怀着崇敬之心抵达此处,荣幸邀请汕尾市海丰红宫红场讲解顾问、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罗晓梅担任讲解员,开启这场红色溯源之旅。罗晓梅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饱满的热忱,为队员们搭建起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

(图为罗晓梅在讲解)

史脉诉丹心,精神照征程

红场大门的门额上,彭湃亲笔题写“红场”二字遒劲有力,罗晓梅借此展开讲解:“这里曾是‘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热土,1927年,彭湃领导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正是在此宣告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的先河。”

广场中央,彭湃铜像身着军装、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凝视着他亲手点燃的革命星火。罗晓梅讲述:“从焚毁田契到建立农会,从武装起义到政权建设,彭湃始终以‘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为工农谋解放’的誓言。”后方由聂荣臻元帅题写亭名的纪念亭,静静矗立,见证着起义部队与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的荣光。

(图为彭湃铜像)

移步红宫,这座原为明代学宫的建筑因红色布置得名,1927年11月,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成殿内的旧物与东西两庑陈列的600余件文物,无声诉说着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艰辛与辉煌。罗晓梅指着展柜中的农会章程手稿说:“这些文字里,藏着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初心,也藏着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密码。”

(图为红宫红场内景)

悟思承薪火,良言引新程

红宫红场的每一处史迹,都凝结着“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团结奋斗、为民造福”的海陆丰革命精神。队员们在聆听中深刻感悟,正是无数像彭湃这样的革命者,以热血与忠诚铸就了红色江山,这种精神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动力。

讲解结束后,罗晓梅与队员们深入交流,肯定了团队“党史+非遗”的实践方向,并建议:“要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爱上红色文化,皮影等非遗是好载体,既要讲好故事,更要让精神落地。”这番指导为突击队后续三下乡工作提供了清晰思路。

(图为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队员们在和罗晓梅交谈)

践行启新篇,融合探未来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溯源,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蓄力。接下来,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将以红宫红场的革命历史为鲜活教材,将海陆丰革命精神融入皮影非遗创作,通过“讲史、制影、育人”模式,让青少年在非遗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的厚重。突击队将持续探索“红色资源+非遗技艺”的创新路径,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创新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图为影韵红乡育魂突击队队员们和罗晓梅在红宫红场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舒蕾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2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