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红土青苗 薪火相传”实践队赴南昌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9 16: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薇,陈伊婧,李雅先,郭翊熙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本网讯(文 /郑薇 李雅先 图/郭翊熙 陈伊婧)为弘扬江西红色文化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教育中“学党史、悟精神、强担当、做贡献”。6月26日—6月30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红土青苗 薪火相传”实践队赴江西省南昌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丹青绘史 艺启初心

实践队抵达南昌首日赴江西省美术馆,在一幅幅凝聚历史瞬间的作品前,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深化了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队员们表示要在红色作品中汲取养分转化为坚定信念、锤炼本领、担当作为的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1 实践队在江西省美术馆参观学习

物语清贫 史鉴正气

6月27日,江西省博物馆红色摇篮展厅里,实践队员在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前驻足凝思。一件件朴素的红军军装,一盏盏简陋的煤油灯,尤其是那本清贫的苏维埃政府记账本,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峥嵘岁月。

图2 实践队在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学习

尺牍含情 共缅先烈

6月28日 , 实践队去往建军雕塑广场。在庄严肃穆的广场上,学子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凝视着展现南昌起义光辉历程与人民军队诞生壮举的恢宏群雕。透过艺术化的历史场景,枪林弹雨、铁血峥嵘的英雄史诗在此鲜活再现,伟大建军精神在队员们心中激荡回响。

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内,一场特殊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温情上演。实践队员声情并茂地诵读着一封泛黄的书信,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这封珍贵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满是革命先辈的真挚情感。

图3 实践队员在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 诵读红色家书

首枪壮举 八一精神

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实践队员们在给大家讲述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伟大壮举,深刻体悟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八一精神内涵。 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 此类诵读、分享活动 ,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未来, 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勇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图4 实践队员在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述红色故事

图5 实践队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合影赓续红映照初心

6月29日,实践队前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沿高耸塔阶拾级而上,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整队肃立,垂首默哀。

此外,实践队来到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 德胜门城头的赤色印记在光影中愈发鲜明 , 这段历史如厚重的红色丰碑,永远矗立在英雄城起源之地。展馆内, 共青团员们面向团旗庄严列队,右拳高擎宣誓 。当新时代青年的承诺融入红色基因,德胜门的赤色光芒便在宣誓者的眸中折射出继往开来的使命之光。

图6 实践队员在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宣誓

清贫丰碑 誓言铿锵

6月30日,实践队赴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队员们整齐列队,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鞠躬默哀。在宣誓广场,全体共产党员面向鲜红党旗,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 铿锵誓言响彻广场,激荡初心使命。

队员们齐声朗诵《可爱的中国》选段, 激昂文字与展陈文物交相辉映,队员们深切认识到:烈士清贫朴素的作风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旗帜,更成为新时代青年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缅怀英烈 尊崇永续

随后,实践队还前往方志敏广场、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实践队员驻足于镌刻着《清贫》名句的石碑前,感悟先烈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与坚定信仰,与广场上飘扬的红旗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应,在缅怀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7 实践队赴方志敏烈士纪念馆、方志敏广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中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党史为镜,筑牢信仰根基;以英烈精神为指引,砥砺品格修养。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下,自觉强化担当、勇毅作为,将满腔爱国情、矢志强国志切实转化为躬身报国的实际行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