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智电兴皖,芯火乡传”实践服务队,于7月3日-4日奔赴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热土,以专业洞察需求,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初心如磐:聆听半世纪赤诚,汲取信仰伟力
在新农村,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有着5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深情回顾了紫蓬镇从贫困落后到欣欣向荣的沧桑巨变,讲述了当年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开荒拓土的感人故事。
图为团队与老党员座谈
“年轻人要上进,越是困难越要上!党员要冲在前,要让人民满意!”邓老先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1974年自发入党,靠一双手带动乡村发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堂生动的“田间党课”,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奉献精神,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服务乡村建设的信念。
科技兴农:探访智慧农业园,解码产业“新农经”
实践队重点调研了紫蓬镇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挂满阳光玫瑰葡萄的大棚内,园区负责人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种植和品牌营销,让“紫蓬葡萄”成为畅销市场的“金果子”。在瓜篓籽种植加工基地,队员们了解到这种特色作物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对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了全新认识。
图为团队在作物栽培基地感受学习
“现在的种植有了机械与科技的帮助,特色农业逐渐发展咯!”负责人欣慰地向成员介绍。 当队员们触摸着阳光玫瑰饱满的果粒,凝视瓜蒌架上沉甸甸的金黄果实,“丰收”已不仅是产量的数字,更是技术迭代的结晶、三产融合的硕果。
田野问需:调研声中点亮科技兴农星火
位于肥西县紫蓬镇的兴庄村,2025年5月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队员们在兴庄村整洁的村道上挨家挨户走访,与乡亲们畅谈,手中的问卷记录下的是最真实的民生关切与振兴期盼:村民们欣喜于环境整治带来的家园新貌,也坦诚地道出对特色产业扩大规模的支持、对年轻力量回归故土的呼唤。
图为走访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正是这份来自田野的迫切需求,点燃了队员们“芯火乡传”的责任感。在走访间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小课堂”就地展开。队员们取出代表学院智慧的结晶:智能车与无人机,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米线生金:王仁和工厂见证科技赋能乡村新实践
走进紫蓬镇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实践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全封闭的洁净车间里,机械臂轻盈抓取,智能传送带载着晶莹的米线奔流不息。没有传统作坊的粉尘与蒸汽,只有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无声诉说着 “一粒稻谷到一碗好粉”的科技蜕变。
图为参观食品加工场
队员们回望厂区:金黄的稻谷堆叠成山,流水线终端米线如银练倾泻。这一刻他们深切读懂: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锚点企业”——用科技激活乡土资源,把就业岗位沉到田间村头,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的红利。这碗热气腾腾的紫蓬米线里,盛满了科技兴农的智慧,更沸腾着共同富裕的希望!
此次实践活动,安徽理工大学学子将把紫蓬之行的收获转化为前进动力,秉承“芯火”之志,发挥“智电”所长,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力量,让“芯”火在江淮大地上燃烧得更旺,照亮乡村振兴的壮丽征程!
撰文 |陈李 藏婉婷
图片 | 胡扬、屈文强、张海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