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大学生感受历史,传承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08 19: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耿卓妍 杨朝阳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耿卓妍 杨朝阳)为深入了解宜昌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6月27日,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秭”在必行队一行人来到了宜昌市博物馆。成员们通过参观展览,欣赏文物,互动体验等方式,近距离感受到宜昌文化的历史底蕴,在实践中扩展视野,普及知识,提升文化内涵。

一、漫步博物馆,触摸历史长河的脉动

清晨,细雨淅沥,队员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入博物馆。刚进入一层,宏伟大气的建筑风格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队员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定格下与历史对话的初始瞬间。随后,大家循着历史的轨迹,依次参观了 “远古西陵”“巴楚夷陵” “千载峡州”“近代宜昌”等主题展厅。

在 “远古西陵”"展区,先民们留下的石器、陶器等遗物,无声诉说着远古时代的生存智慧,让队员们不禁为祖先的创造力惊叹;“巴楚夷陵”"展厅中,融合了巴人骁勇与楚风雅致的文物,生动展现了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魅力;“千载峡州”展区通过丰富的史料与实物,清晰勾勒出三峡地区历经朝代更迭的历史变迁,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岁月流转中的文明延续;“近代宜昌”展区则以鲜活的场景还原,呈现出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轨迹。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时而驻足记录,时而低声讨论,对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延续性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参观。实践团队成员 李泽震 供图

二、探寻民俗印记,感受多元文化的温度  

博物馆三楼的民俗展厅,为队员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宜昌乡土风情的窗口。这里陈列的传统服饰色彩斑斓,各式农耕器具古朴实用,生动还原了宜昌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团队指导教师管媛媛副教授感慨道:“这些带着生活气息的文物,是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每一件都承载着鲜活的乡土记忆。”

三、重温近代记忆,体悟城市精神的传承

在所有展区中,“近代宜昌”展区给队员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展区内,一幅长达 6 米的“宜昌大撤退”全景画卷气势恢宏,生动再现了1938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战火纷飞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守护民族命脉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实践团队成员 李泽震 供图

巴山楚水孕育千年文脉,岁月留痕镌刻文明印记。此次博物馆研学之行,不仅让“秭”在必行队的队员们系统了解了宜昌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变迁,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文化传播者为己任,积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宣讲、革命精神传承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朝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