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坑镇里践初心 三色精神耀党徽——江西师大科院“红梦启航”实践队在于都银坑镇跟随廖委员进行走访

发布时间:2025-07-08 15: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嘉慧 肖斌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一行16人走进赣州于都镇银坑镇,队员们跟随廖委员进行走访,队员们在走访中深悟为民服务的真谛,将担当精神熔铸于实践,筑牢初心使命的基石。

主动担当的服务精神:以赤子之心架起民生桥梁

廖委员带领实践队队员去了一户自购房,女主人无业操持家务,丈夫瘫痪在床,老父久病卧床,稚子尚在垂髫。廖委员未及落座便拨通妇联热线,并安慰的说:"别担心麻烦,服务型政府的根就在民间,你们的难处就是分内事。"面对住户眼中浮动的疑虑,他目光如炬:"胸前的党徽,就是为民办事的通行证。"这通跨越部门壁垒的电话,不是程式化的流程应对,而是将群众困境视作"心头刺"的本能反应——当党员干部把百姓的柴米油盐当作"置顶待办",服务便有了穿透人心的温度。

图为廖委员、徐萌和住户交流 涂明 慧供图

扎根基层的务实精神:以泥土气息焐热民心距离

在刘香兰家逼仄的堂屋里,廖委员娓娓道来这户11口之家的过往:从深圳工厂主到车祸后半身瘫痪,从父辈做主嫁给长十岁的丈夫到因旧观念育有九孩,从山顶枇杷村的石板房到搬迁后的砖瓦房。他拂去桌上的灰尘,指尖划过斑驳的桌面:"他们以前住山上,一开始不信任我们很正常,干工作就得像这屋梁,别总想着雕梁画栋,能替百姓扛住风雨才是真本事。"带领实践队穿过逼仄的巷道时,他特意绕开铺设平整的水泥路,踩过带露的泥地:"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里才装得下多少民情。"这种摒弃"官架子"的质朴姿态,让政策宣讲有了庄稼般的鲜活质感——当基层工作者用乡音土语解读文件,用田间地头作为"办公场",政府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便在泥土芬芳中悄然消融。

实践队队员和刘香兰合照 罗轶恒供图

细致入微的责任精神:以脚步经纬织密安全网络

随后,廖委员带着实践队拨开半人高的杂草,去他定期检查的河湾旁,这时河湾处两个戏水孩童的身影让他陡然驻足,疾步穿过湿滑的河滩时,草茎划破了袖口也浑然不觉。"来,牵手往岸上走。"他蹲下身时,膝盖恰好抵在去年防汛时埋下的警示桩上,"看这水草打转的地方,水下藏着会'咬人的漩涡'。"掏出随身带着的防水绘本,指尖划过溺水救援图示时,指腹的老茧蹭得书页沙沙作响。这条被杂草反复覆盖的巡查路,他每月要走28遍,鞋底的纹路里嵌着不同季节的草籽——当党员干部把隐患点当作"心头痣",用脚步在辖区版图上绣出安全网格,守护便有了超越程式的生命重量。

图为廖书记带实践队员去河湾 涂明慧供图

从拨通救助热线的果决,到蹲坐泥地宣讲的质朴,再到河岸边俯身相劝的耐心,廖委员的行动淬炼出新时代党员的三色精神图谱:担当是赤诚如火的初心底色,让服务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应声而至;务实是沉稳如土的实践本色,让政策在沾泥带露的基层落地生根;责任是温润如水的守护成色,让安全在见微知著的细节中织就密网。当这三种精神在基层实践中交融共生,便化作丈量民心的标尺——丈量着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情感温度,丈量着政策红利与民生需求的对接精度,更丈量着初心使命与时代担当的融合深度。这或许正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注脚:当每一份担当都通向群众的心扉,每一份务实都扎根生活的土壤,每一份责任都守护生命的晨光,党徽的光芒便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折射出永恒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斌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