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伟人的足迹 —— 湘理团队探访东山书院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5-07-06 12: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悦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日,“湘江畔的烛火队”的成员们来到了湘潭市湘乡市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深入了解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感悟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东山学堂的求学经历是毛泽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这里,他开始了从一个充满抱负的乡下少年到壮怀激烈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也为毛泽东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开启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征程。

图为成员们在东山书院的合影

东山书院的历史可追湖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湘乡有识之士认识到兴办教育的重要性,上书湖南巡抚请求开办东山精舍“讲求实学,培养济世之才”。维新人士谭嗣同两次亲临指导筹建,在《浏阳兴算记》中赞扬书院“倡实学以育真材”的举措。东山精舍开湖南新式教育先河,其后的东山高等小学堂秉承这一精神,成为闻名遐迩的新式学堂。

图为东山书院陈列馆内部照片

成员们自陈列馆的左边开始探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文化生命的兴起在纪念馆的展板前,队员们驻足凝视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青年毛泽东与同学的合影。写的是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毛主席表兄文运昌经常向毛泽东介绍东山学堂的新式教育,并和王季范极力主张毛泽东到东山学堂去读书。但毛泽东的父亲极其反对毛泽东去东山书院读书,于是毛泽东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士不还。埋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励志誓言,从而表达了其求学的决心,毛主席入东山学院的想法由此生起。

图为成员们参观东山书院陈列馆

在陈列馆中最令成员们影响深刻的,是玻璃展览里立着的两只大水桶是上课之余,毛泽东经常帮助易三奶奶挑水和干一些农活后留下来的水桶。打破“读书人”与“劳动者”的阶级隔阂。也印证其后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思想的早期实践。

图为东山书院陈列馆内部照片

在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含历史印记的文物,大家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在这里所经历的思想蜕变与成长。毛泽东为东山书院带来了灿烂与荣耀,更赋予其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伟人励志出东山,成就了毛泽东与东山书院永恒的传奇,而这份传奇,也激励着志愿者,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退缩。(通讯员 王子怡 谭玉程 蔡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悦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