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传馨映童心,红色薪火共长鸣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书写乡野教育诗行

发布时间:2025-07-05 15: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尚可 熊玉婷 谢娟 邓欣悦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化乡村儿童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乡村,以五天时间为载体,通过故事宣讲、主题课堂与庄严仪式,搭建起红色精神传承的桥梁。这场实践活动不仅致力于填补乡村儿童红色教育资源的空白,更期望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让爱国主义情怀生根发芽。

1、故事传薪火,童心映赤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斑驳的窗棂,洒在大江边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的办公桌上。队员们精心准备泛黄的历史照片、珍藏的革命文献,化身“红色故事讲述者”。队员们以方志敏狱中书写《可爱的中国》的坚定信念、“半条被子”里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为切入点,用饱含深情的讲述,将抽象的历史化作可触可感的画面。会议室里,孩子们或托腮凝神,目光追随着历史图片;或低头认真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当讲到赵一曼烈士壮烈牺牲的情节时,不少孩子眼眶泛红,肃穆的氛围中,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悄然在少年心中扎根。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队员们讲述历史故事)

2、铭记烽火史,警钟振童心

为强化乡村儿童对近代屈辱与抗争历史的认知,实践队开展“七七事变”主题宣讲活动。队员们以时间为脉络,借助珍贵的历史影像、详实的图文资料,重现1937年宛平城外的战火硝烟。当屏幕播放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的画面,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在教室响起时,孩子们瞬间屏息,神情凝重。队员细致讲解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深远意义,断壁残垣的城池照片、奋起抵抗的战士影像,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岁月。课桌上,工整的笔记里“落后就要挨打”“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字迹力透纸背,爱国情怀在历史的回望中激荡升华。

(图为队员们给孩子们讲述“七七事变”历史故事)

3、红旗映朝阳,赤诚耀初心

为让爱国主义教育具象化、仪式化,实践队在村委会门前组织升旗仪式。破晓时分,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新立起的旗杆在朝阳下闪耀银辉。三名护旗手步伐铿锵,护送国旗走向旗杆。当《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晨风的吹拂下猎猎飘扬。孩子们神情肃穆,稚嫩的小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目光紧紧追随旗帜攀升。飘扬的红领巾与村委会墙上的标语、鲜艳的国旗交相辉映,构成乡村清晨最动人的风景。这一刻,无声的仪式成为浸润心灵的课堂,家国情怀在庄严的氛围中深深镌刻进每个幼小的心灵。

(图为队员们和孩子们、村委会成员一起举行升旗仪式)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实践虽已落幕,但这段交织着汗水与感动的旅程,早已化作无数微小而坚定的力量。那些在故事里汲取的精神养分、在历史课堂中筑牢的责任担当、在升旗仪式上萌发的家国情怀,正如同播撒在乡野间的火种,在时光的滋养下,终将成长为照亮孩子们前行道路的火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信仰的光芒永不熄灭。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经历回归校园,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未来的学习与实践,让“星火”的力量在更多地方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欣怡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