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船政魂,助力海洋强国梦

发布时间:2025-02-09 12: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榕   阅读 2.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福建农林大学“福船逐梦,扬帆起航”实践队为深入了解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弘扬船政船政精神于1月21日至1月22日,来到福建船政文化的发源地——福州马尾,先后到达了船政文化博物馆,铁胁厂,船政书局,昭忠祠等地进行探寻,宣讲,采访等活动。

1月21日上午,实践队到达了船政文化博物馆。馆中展示了从船政文化的诞生到发展过程,以及先辈们的事迹,每一项展品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历史故事,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近代探索历程。

实践队在参观结束后,采访了一位游客,

问“参观完福建船政文化博物馆后有什么感想或印象深刻的地方?”

答“参观完后,我感受到了这个中国海军事业和造船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清朝的洋务运动,我们学习国外的造船技术,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发展了自己强大的海军事业,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先驱领袖在不断的抗争当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精神,比如说在洋务运动当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致远舰的管带邓世昌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抗争当中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勇敢的精神,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发展海军事业的决心。”

此外,实践队在参观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同样对船政文化感兴趣的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长途跋涉来到福州马尾,也是为了一睹马尾船政文化的风采,他介绍了船政历史对当今人们的意义:“我们以前没有(这些技术),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在福建造的海战船,洋务运动造的这些(船)是有着很大的发展,咱们国家(现在是)造船大国,肯定是和福建这的历史传承(有关),这些(造船)技术就慢慢掌握了,现在可以学习这些技术,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没有这些技术,现在看(博物馆这些展览)就很生动,我们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我们现在有这个博物馆,可以看看,今昔对比一下,这就会对国家(海上军事实力)有一个认识,这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船政文化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是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清政府为了抵御外敌,自强求富而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所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它承载着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在军事,教育,工业等多方面的重要历史记忆,是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建设一只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造船工艺,实践队于1月22日到达铁胁厂,此处曾经是铁壳铁胁船的生产地,随着历史变迁现在已经变为展览馆,馆中陈放着铁胁船的模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铁船那钢铁材质的胁骨和龙骨,了解到从木胁船到铁胁船转变所带来的意义。而为了切身了解造船工艺,实践队尝试用木板和塑料进行制造简易船模。

随后,实践队抵达昭忠祠,此处记载着马关海战以及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人物,第一手史料,祠中还设有展柜,陈列着先烈们的遗物以及一封封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在园区最内部还有着先烈们的墓碑,石碑上刻有他们的生平事迹。

福建农林大学“福船逐梦,扬帆起航”实践队圆满的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成员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成员们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马尾船政文化,让马尾船政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

通讯员 王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榕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9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