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就是守护精神家园,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家乡人民的凝聚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筑梦健康”实践队“海丝”小分队在泉州市泉港区,围绕“走进家乡街巷,探寻福韵珍藏”的主题,开展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泉港,有一个散发着悠悠古韵的村落——涂坑村。它宛如一颗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变迁。唐、五代时便有人聚居,参与海洋贸易。明永乐二年,莆田刘宗孔家族迁居于此。村落位于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 。明清时期,海贸兴盛,形成“一港两街一码头”格局,商船往来国内外港口。现存20座明清古大厝,砖石、木材结构,极具闽南建筑特色。这里还传承着独特的海商文化,先辈凭借海洋贸易发家致富,同时注重教育,兴建4处学馆,曾培养众多进士和仕者。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1928年就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如今,涂坑村凭借“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红色文化研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信步在涂坑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村内保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这些古厝大多坐西北朝东南,采用砖石、木材结构,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与海洋文化元素。其规制宏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这些古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记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在当地老人讲述下,“海丝”小分队队员了解到中共地下党惠安县委书记穆国海、曹海等人来到这里,传播革命思想,带领村民开展抗捐抗税的革命活动。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涂坑村的村民们积极投身革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为地下党传递情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巧妙周旋;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革命同志转移。如今,那些曾经见证过革命斗争的古厝,依然静静矗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此次活动,“海丝”小分队深刻理解了涂坑村深厚的福文化底蕴,不仅对传统福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惧风雨,阔步向前。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磅礴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迈进 ,书写属于这一代的辉煌篇章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庄智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