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瑞蛇趣祈年实践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以“采访、体验、感悟”的多种方式开展小年文化实践项目。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2025年1月15日,实践队召开了线上学习会。队员们围绕“追随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认真研读《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等相关书籍,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了解福建的非遗民俗文化,并从中发现小年文化形式多样、历史悠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指引下,队员们热情分享阅读感悟,进一步深化了对福建小年文化的认识,构建起基本的研究框架,为后续线下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月23日至26日,实践队成员先后奔赴晋江、泉州、罗源等地展开社会实践。
1月23日,实践队抵达晋江时,当地正在进行庆祝小年民俗活动。摄影组成员随即开始拍摄宣传片,记录这一充满传统韵味的时刻。队员们注意到,各家各户开展小年民俗活动的方式各有特色。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进行访谈,从老年人、中年人到青少年,深入了解小年民俗活动在当地的开展状况。
随后几日,实践队前往五店市传统街区、国潮街区、梧林传统村落等地,观看写春联、花灯艺术展、年俗技艺展演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充满浓浓的年味与非遗文化传承的热情,深深地震撼着队员们。在宣传片录制的同时,他们还对当地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进行采访,进一步挖掘非遗民俗文化的价值。
1月26日,实践队来到福建福州罗源飞竹镇上地村,赶上小年的余韵,参与别样的文化活动。实践队首先与村民们共同准备打年糕的材料和工具,在祠堂进行热火朝天的打年糕活动。之后,实践队与村民们一同打扫街道,挂上灯笼,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夜幕降临,实践队跟随代表村民进行了祭灶神活动,烧纸钱、放鞭炮……为新的一年祈祷祝福。上地村的民俗活动使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小年民俗的开展,通过亲身体验打年糕等特色民俗项目,认识体会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紧密联系,为延续小年文化乃至保护非遗民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根据实践结果共同撰写了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完成宣传片的剪辑工作,并发布到各大社交媒体。同时,结合己巳年和小年民俗元素,隆重推出“小年灶神”这一特色IP,设计了一系列主题周边,在中小学进行推广,实现了学习、传承和发扬的闭环。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队员们被老一辈们保护传承小年民俗的坚持所感动,并在社会实践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且付诸实践,让非遗民俗之光指引着新一代青年的前行方向。这不仅丰富了队员的知识储备,提升了其实践能力,也为学院和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民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