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背景:
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旅游收入连年增长,对新兴技术的采用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数据、云计算为我们能准确把握游客数量,及时做出调整打下了重要基础;而人工智能引入景区更是释放了景区管理压力,数字人导游耐心准确地答出了游客每一项问题。在此基础上,兰大赴敦煌创业实践小队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驱动力?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他们给出的答案是通过AI、数字化等技术使游客与他们所在景区的历史文化进一步贴近。由此,他们选择了制作第一代产品——电子旅游纪念册。
图一 陈浩 纪念册封面
为什么选择制作电子旅游纪念册?组长陈浩给出的答案是:
成本低、制作快。这大概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实体产品的制作成本无疑远高于数字产品,容错率极低;此外,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并非盈利,而是推动旅游业产值增速变快的一个驱动力,最终产品大概率成为门票的附带品。游客更容易接受。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在社交平台、自媒体上看到他人的生活动态,尤其是旅游经历,而数字相册的形式无疑更为便利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分享欲。为加深游客与所在景区历史文化的互动做铺垫。旅游纪念册由游客提供照片,由生成式AI完成游客与景点风景文化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相较于游客自己拍的照片,此相册更加有代入感与独特性。
在确定了做什么后,实践小组又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谈论,最终把实践地点选在了敦煌市博物馆。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因为敦煌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下选取了几张实践小组实地拍摄的照片。
图二 张睿
图三 张睿
图四 张睿
因为敦煌博物馆已经有一定的数字化基础,比如AI旅拍机器的引进,这种机器本质上就是一种AI图片生成机或者说是图片美化机器,和实践团队采取的技术手段有所重合,但是价格更加昂贵,并且无法与博物馆自身的历史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图五 张睿
正式实践过程:
由于技术原因,实践产品目前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无法大规模进行生产,因此本次实践主要内容就是对这类产品的一个市场调研,为此团队准备进行问卷填写与访谈。
图六 陈浩
图七 张睿
图八 张睿
经过长达9天的调研活动,实践小组取得了优异而扎实的成果,直至今日(23日)共获取了345份问卷结果,五份访谈音频,至此,实践最重要的环节——数据搜集,在所有团队成员不懈的努力下圆满完成。
图九 陈浩
图十 陈浩
实践结束前夕:
本次实践在8月22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1天的实践让团队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厚的感情,下图为第一天(8月2日)团队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中第一次见到了沙漠风景。
图十一 岳朝阳
还有中途的莫高窟之旅同样为实践增光添彩。
图十二 岳朝阳
团队最后在敦煌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时,遇到了一位可敬的长辈,并在他那得到了激励与启发,他就是敦煌博物馆馆长石明秀。在和他交谈时他首先认可了团队的勇气与想法,并对产品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讲述了他对新兴技术进博物馆的看法。
图十三 岳朝阳
最后,经过这21天的实践,团队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对自己所做的事业有了新的理解:借助新技术的发展让长远优秀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当下AI技术迅猛发展,有的已经可以生成视频,换而言之,现在做的照片能动起来,未来某一天,也许你能和黄帝一起对抗洪水;能跟随孔子周游天下 ;你也能和唐朝诗人一起吟诗作赋;能和宋代词人一起饮酒赏月;……这也是为什么团队以文旅行业为突破点,因为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它都是可以扩散、可以转移的。但文化不同,中华5000年文化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中华文明大树始终在哪里,并且会随着技术更新,再次闪耀。
作者:陈浩、王心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