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马岳宏)近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盐疆棉海”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全面贯彻科技支农、乡村振兴理念,旨在深入了解一二一团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采收、销售等关键环节,为乡村振兴和农业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新疆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首当其冲成为团队成员的第一个调研对象。在未出发之前,经过指导老师的介绍与本团队成员对一二一团的浅入了解,团队成员查阅相关资料,对当地棉花种植情况有了简单认知。随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怀着激动地心情,在这个晴朗无风的早晨,进入了这片熟悉而陌生的一二一团棉花地。
进入一二一团棉花种植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正在结苞的棉花植株。团队成员对一二一团棉花地盐碱情况进行了简单测试,结果出人意料,一二一团盐碱治理情况良好。此后,团队成员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到农户种植技巧存在一定欠缺,滴灌系统时常出现问题。所以,团队成员对农户种植过程与技巧进行改正和优化,对田间滴灌系统进行检查与修补。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棉花常见病调查工作
此外,农户也有提到在种植途中,棉花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等。团队成员连同指导老师向当地农户普及棉花虫害品种并提出相应改良措施。
结束棉花地的一系列实践工作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对一二一团的大豆复播情况开展实地调研。据了解,该团耕地属个人承包经营制,目前以线上竞拍的形式争取耕地所有权。而团队成员所在地主要以免耕模式复播大豆,一二一团大豆种植面积达400多亩,种植黑科69等不同品种。
与农业技术人员交流的同时,团队成员不仅仔细观摩与学习了大豆复播技术,而且对“黑科69”这一大豆品种的市场以及耕地营收情况有了较确切的理解。对于大豆这一极不耐盐碱、黄化度高作物,一二一团从新疆兵团科学院进行选种。其中,中黄、圣豆、黑科60等种子种植反映良好。种植期间,由于气候高温影响,曾有出现叶片灼烧、甚至自焚现象,而且,在病害防治方面仍处于努力改进阶段。为此,复播大豆极具优势,无需地膜,在降低高温损害的同时,减少灌水次数,降低成本。
了解复播大豆的途中,一片鲜活的绿色吸引着团队成员的目光。经当地农业人员介绍,山药是一二一团特色种植作物,其主要以茎块平放的方式人工播种。
图为指导老师与技术人员探讨山药种植情况
而且,山药的种植技巧主要来源于人工操作,其机械化程度低,也采用滴灌田间系统,人工成本较高,对土壤要求较严苛,目前在考虑机械化方面的应用。小暑时节,山药已进入开花阶段,且地下部分已开始生长。在后期丰收阶段主要靠人工挖掘。
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还前往了一二一团另一特色作物——甜瓜种植基地,与农场主讨论了今年甜瓜种植与销售情况。近几年,甜瓜产业不容乐观,存在市场饱和,季节滞销等问题。尤其是残瓜资源再利用存在欠缺,晚熟甜瓜病虫害影响严重。一二一团甜瓜种植高达4.6万亩,对于疆内瓜果轻加工产业链的建设以及保留农产品原汁原味技术的突破有较高要求与观望。
后期,团队成员还进行了市场调研。与一众商户探讨甜瓜市场发现,宜季甜瓜市场饱和,新兵25号、金色年华、玉米3号等甜瓜价格不足以支撑农户种植成本,而销往外地的产品质检严格、运输成本昂贵,且受到物流制约,无法促成薄利多销的市场形势。
图为团队成员与商户探讨甜瓜市场情况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此次活动一方面促进团队成员对兵团和基层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服务民众的热情。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需求、勇于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和农业智能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将继续秉承“服务战略挺膺担当、铸牢意识奉献青春”的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新疆和兵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牛雯丽 蔡丽娜)
图为团队成员棉花田间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岳宏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