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陈友东)7月13日,安全工程学院“同理前行,绣出振兴”实践团走进安徽省望江县,开展以“传承望江挑花技艺,助力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望江挑花的历史与技艺并为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计划贡献力量。
一 不惧风雨险阻,挑花求真问切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一行动身前往鸦滩镇,虽途遇暴雨但仍抵消不了实践团成员学习望江挑花的热情。队长蒋涛与副队长熊川洲共同前往望马楼村委会与村书记帅书记会面,主要探讨起政府对于望江市挑花的传承和保护的措施并提出了访问望江市挑花传承人的请求。其余队员出发前往周边向各居民,商铺店主等展开关于望江挑花传承和发展的访谈。在采访中实践团成员得知许多人表示,虽然望江挑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望江挑花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图1为实践团成员询问望马楼村书记关于政府对于望江挑花的保护措施。大学生云报通讯员熊川洲供图
二 实践才能出真知,挑花传承需躬行
7月14日上午,对望江挑花产生浓厚兴趣的实践团成员动身前往了鸦滩镇望马楼村望江挑花展览馆参观。在展览馆,实践团成员有幸遇到了挑花传承人房老师,房老师以她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望江挑花的热爱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这一传统手艺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同时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展览馆并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看到这么多绚丽的艺术珍品,实践团成员想动手尝试。方老师欣然接受,展示了望江挑花的四种针法组合绣成的优美挑花图案,并为团队成员示范教学四种针法。队成员们认真观摩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学习望江挑花的基本针法。从穿针引线到“挑、钻、游、织”,团队成员们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最终将属于自己的挑花作品绣出。在这一针一线中,团队成员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是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在得知如今的望江挑花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后,实践团成员又利用团队的官方抖音账号进行宣传,将自己学习并动手实操望江挑花的过程发在了网上,吸引了大批观众的访问和观众实现了良性互动。
图2为队员在房老师(右一)的指导和学习下尝试绣出属于自己的挑花作品。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熊川洲 供图
三 古树发新芽,挑花现代化
7.14号下午团队成员踏上了前往望江县服装城的旅程,前往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世福来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技艺,同时也希望能够将望江挑花这一艺术元素能够更多融入现代化服装的中从而在当地形成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王世福老师热情的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向他们介绍了起了望江挑花如何与现代服装的完美结合的实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望江挑花如何与载体搭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见识了挑花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现代服饰设之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和谐共生,大家看到的是望江挑花技艺顽强的生命力和作品里蕴含着匠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每一代的人的努力,为此实践团队长蒋涛同学表示准备在学校开展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团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为保护像望江挑花这样的文化瑰宝尽一份力。
图3为团队成员和王老师交流望江挑花的技艺。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熊川洲 摄
四 播种满满希望,展望挑花未来
7月15日,实践团一行人在农发行代表的引领下,驱车抵达了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的望江挑花传承与保护基地,校园内,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一位长者周围,聚精会神地学习着挑花的技巧。随后,团队成员与一些年轻的挑花学员进行了交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小对挑花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现在成为了这项传统艺术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创新精神,大胆的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农发行的代表表示,未来将加大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援助和项目合作,助力挑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预见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望江挑花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4为实践团成员和皖江学院的同学们在一起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熊川洲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涛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