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乡村支教结束感悟

发布时间:2024-08-20 17: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凌杰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刘凌杰)时光荏苒,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湾里村“青春志愿,爱心筑梦”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湾里村支教服务。

转眼间,我的三下乡乡村支教之旅已经画上了句号。这段经历如同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也让我对教育、对乡村、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一、初入乡村的期待与忐忑

当我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和淳朴的村民。心中既充满了对支教生活的期待,又怀揣着一丝忐忑。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能否给孩子们带来真正的帮助和改变。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走进了乡村小学。

学校的设施相对简陋,教室的桌椅有些陈旧,教学设备也不够齐全。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内心的热情,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孩子们付出的决心。

 

二、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温暖

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他们用最真挚的笑容迎接我,用最热情的拥抱温暖我。在课堂上,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那股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

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上美术课,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座大大的房子,她说她希望以后能让爸爸妈妈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不再那么辛苦。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懂事。

还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很调皮,但在学习上却格外认真。他总是在课后缠着我问问题,那份对知识的执着让我感动不已。

在课间休息时,孩子们会围在我身边,给我讲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他们会拉着我一起做游戏,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教学中的挑战与成长

支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许多挑战。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地丰富教学内容,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孩子拼音掌握得不好,我就一遍遍地教他们发音,通过游戏和儿歌的方式帮助他们记忆。在数学教学中,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孩子,我会用更简单易懂的例子和直观的教具来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授到小组讨论,从游戏互动到实践操作。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改进都让我离孩子们更近一步。

 

四、乡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通过这次支教,我也深刻地了解到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与城市相比,乡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孩子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却丝毫不减。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教育理念的传播。

我们可以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来到乡村支教,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乡村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五、离别时分的不舍与祝福

如今,支教结束了,到了离别的时刻。孩子们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他们为我准备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一张张小卡片上写满了他们的祝福和感谢。

我强忍着泪水,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充满无限的可能。

这段支教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珍惜,学会了付出,更让我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回到乡村,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希望。

图为志愿者正在和学生交流学生的绘画作品。 通讯员 张玥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禄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