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湖湘新青年”社会实践队以“返家乡”形式在溆浦县开展推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4 09: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扬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怀化8月14日讯(通讯员:陈湘渝 胡媛 肖扬 肖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1200支团队开展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怀化学院牵头召集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邵阳学院等8所高校的溆浦籍“湖湘新青年”,于2024712日至811日以“返家乡”形式在溆浦县开展此次活动。团队以专业知识素养为引航,以提升实践技能为导向,聚焦农村地区、聚焦少数民族、聚焦乡村儿童三大主题,实施系列“推普+”行动。

播撒语言种子 深耕文化沃土

一段段关于语言、文化与梦想的深刻对话正在展开。在桥江镇中学,实践团与孩子们一同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绿树成荫的灵翠山公园成为了实践团的自然教室,孩子们在这里齐声朗诵经典篇章,朗朗书声与自然的和谐交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教育画卷;在屈原社区,实践团通过绘画和趣味教学,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历史典故,绕口令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在欢笑间加深了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爱。

共筑语言桥梁 共绘成长蓝图

为深入关怀乡村儿童,实践团分组展开家访行动,旨在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推广普通话。实践团成员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环境,分享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表现,嘱咐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家务、强锻炼。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并参与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心理健康状态,实现家校协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课堂,家人的支持陪伴是孩子学习的温暖力量。相信通过家校共同努力,播撒普通话的种子,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走向世界的桥梁。

绘制语言地图 追寻红色记忆

实践团成员皆为本地学生,这一优势使调研工作成效显著。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对哑塘、大潭、刘家渡等地普通话普及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存在问题及居民学习需求,绘制语言地图,关注民族地区重点人群的学习需求,为推普工作的精准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团队在卢峰镇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感受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在灵翠山公园领略生态之美,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向警予纪念馆和舒新城故居,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扎根发芽;在统溪河畔邂逅辰河阳戏,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在龙潭推普促交流、助振兴、传文化、聚民心。

共扬民族风采 共织团结锦网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和艺术语言能力,是实现享受精神生活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可以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

溆浦县有28 个民族的文化在此交融,逐步形成兼收并蓄,雅俗纷呈,光彩美丽的地域文化形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异彩纷呈的民间民俗特色文化。实践团借推普之机走进苗族、瑶族、土家族等村落,与当地居民同劳作、共歌舞,编织团结之网,尊重不同文化,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苗绣的精美、辰河阳戏的灵动、瑶族舞蹈的热烈……为推普行动增添了绚丽色彩,也在受众心中播下团结的种子,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贡献力量。

实践厚植爱国情怀,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实践活动是湘籍大学生以青春之我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集中体现,下一步,怀化学院将继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推普形式,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扬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