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吴娥、代利、赵茁男)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青春担当”的号召,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云南大学暑期“三下乡”调研团队于2024年7月31日至8月3日,由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云雯及团委书记陈影带队组织开展了以“天堑变通途·山乡改新颜——云南独龙族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究”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与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合影。通讯员 吴娥 摄
调研期间,团队前往贡山县政府、贡山县交通运输局、贡山公路分局、独龙江乡政府、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独龙江公路管理所、独龙族博物馆、巴坡烈士陵园、巴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与当地工作人员就公路、教育、自媒体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及座谈交流进行县志办进行座谈交流。独龙江乡近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独龙江区域所取得显著成效,使队员切身体会到交通设施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交通的便捷与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对民族文化交流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图为团队成员与边境派出所民警交谈的合影。通讯员 代利 摄
图为团队与边境派出所民警的座谈会。通讯员 赵茁男 摄
穿越在担当力卡山和高黎贡山峡谷间的独龙江公路,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联通着独龙族和外面的世界,全长79.138公里,其中,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长6.6公里,于2014年4月10日贯通,让大山深处的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了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今年正好是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通车十周年,团队以此为契机,深入到独龙江地区,就这十年间公路对当地独龙族群众生活的影响展开调研。
在独龙江公路管理所,团队采访了“最美公路人”龙建平,从他的身上,团队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他作为独龙族公路养护工,默默守护着79.138公里“生命线”的畅通的使命与担当。在独龙江乡政府,从几位村书记的口中,团队成员再次感受到了公路对独龙族群众的重要作用。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良好的交通网络能够打破销售壁垒,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当地的的特色农产品草果“走出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公路隧道贯通促进了独龙江地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将外面的游客“引进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在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方面,交通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独龙族群众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认知和了解得以提升,融合和交流也得以加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贡山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分局,团队成员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了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等方面的情况。由于独龙江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公路上经常会有泥石流、塌方、雪崩等自然灾害频发,抢险保通、公路养护、雨季清塌方、冬季除积雪成为公路人的工作常态。每一位公路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独龙族人民的希望之路守住,把独龙江公路养护好,默默的感染和勉励着身边的人。
图为“最美公路人”龙建平与团队成员的合影。 通讯员 吴娥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交通运输局的访谈。通讯员 代利 摄
此次调研,团队不仅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更深刻感受到了公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未来,云大青年学子们也将秉持着“不抱怨,埋头干,敢担当,勇争先”的顽强精神,投身基层建设中,勇接历史接力棒,初心如磐,奋楫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沃锐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