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郭书宏)8月4日,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线文化资源调查团队继续深入调查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上午,团队成员走进攀枝花市图书馆,仔细查阅了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获取了大量所需的信息。
下午,团队成员走进仁和区仁和镇大河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民众需要,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和民族团结文化路。在团队成员走访社区民众的过程中,了解到大河社区以各民族文化为依托,利用社区道德讲堂、石榴籽图书室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来搭建各民族沟通交流桥梁。
团队成员还走进了川滇精品石榴之乡——仁和区大田镇。大田镇综治办副主任谢仙兰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大田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关情况。她介绍到,大田镇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过程中将始终坚持“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同时将民族文化与三线建设文化相融合,通过“三个创建活动”、“三个力抓”等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展。
攀枝花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移民城市,印刻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足迹。通过走访大河社区和大田镇,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实践中,团队成员将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加强中华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郭书宏、余涵、王凤洁、邹晓佳、叶真伶
转载: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郭书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