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东林学子走进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不忘辱史,忠烈齐仰

发布时间:2024-08-09 21: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彭德君   阅读 8.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彭德君) 727日东北林业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化先锋社会实践团前往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开展以“ 不忘辱史忠烈齐仰”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百将题碑铭英烈,学子感悟励前行

团队成员到达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目光随石阶而上,团队成员被一块刻有“忠烈齐仰”的石碑深深震撼。拾级而上,山坳里丛立着的一块块令人肃穆的石碑庄重地镶嵌在山壁上,这些石碑也被称为“百将题碑”。“抗英先烈,流芳千古”“勿忘国耻,兴我中华”“英烈千秋颂,国耻铭记心”等等题词都是将领们一笔一划写下的对新一代学子的谆谆教诲,题书字迹刚健有力。成员们一边轻轻抚摸着这些刚健有力的文字,一边高声朗诵,向那些百年前的勇士们致敬。

 

(图为实践团队在舟山战争遗址公园合影及参观图 侯仰科、杜嘉豪摄)

烽火台上忆往昔,傲骨亭前仰忠魂

接着,队员们来到烽火台和傲骨亭。烽火台高高耸立,这是当年官兵们抵抗外来侵略的前线,三把“宝剑”赫然展现在实践团成员的面前,纪念碑线条笔直,正如三总兵宁死不屈的抗英精神。纪念碑前的三总兵石像,他们倚剑临风,神情坚毅,居高临下地目视着这座他们拼死守护的定海城。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血肉之躯守护了一方的和平。傲骨亭则寄托了对那些宁死不屈的英雄的敬意。

 

(图为“三总兵”纪念广场及傲骨亭 金龙摄)

团队成员彭德君说道:“站在烽火台上,俯瞰这片曾经洒满鲜血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敬仰和敬畏。当年,无数英烈在这里为了保卫家园浴血奋战,今天的我们,更加要努力学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纪念馆内溯史实,悲壮岁月铭心间

队员们来到鸦片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文物和史实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了书本之外的鸦片战争全过程和那段悲壮的历史。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 邹时睿摄)

在观看定海区鸦片战争纪录片时,队员们被纪录片中展示的定海人民坚决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震撼。从影片中我们重温了在两次定海保卫战中爱国将领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如定海水师张朝发、知县姚怀祥,拒不投降,率领水师及陆上守军奋力抵抗,王锡朋、葛云飞、郑国鹏三位总兵带领五千余名士兵,与英军激战六昼夜以及舟山民众“犁锄棍棒,皆可为兵。妇女儿童,咸知杀贼”。

(图为定海水师张朝发、知县姚怀祥、王锡朋、葛云飞、郑国鹏“三总兵”像  金龙、邹时睿摄)

“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这些尤为悲壮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每一位队员心中。

三忠祠前是一个广场,直面舟山的大海,队员们站立在祠前,一片海港风光映入眼帘,感慨道:“想当年,这海寄托了无数舟山人民的期望,无数的兵民在这里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站在英雄的土地上,致祭!致敬!致礼!致志!”

忠魂永驻励学子,砥砺前行担使命

不忘辱史,忠烈齐仰!忠魂永存,激励着东林学子们不断前行;使命在肩,引领着他们勇往直前,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把这段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金龙摄)

稿件来源:东北林业大学“林化先锋”社会实践团队

文 稿:金龙、彭德君、胡振乐、杨怡晴、倪雅琪

图片摄影:侯仰科、邹时睿

指导教师:金 龙、任世学

团队成员:彭德君、丁玉彤、胡振乐、倪雅琪、杜嘉豪、杨怡晴、侯仰科、邹时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德君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29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