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理工学院“星聚尚湖之畔,文明理工同行”通理工文明宣传队—胜利属于我们队“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三下乡”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8 09: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汪家裕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汪家裕)为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让海安花鼓回归“生活”、再现“本真”,坚持把握精髓、守住特质,在迭代升级中持续增强海安花鼓的吸引力,南通理工学院“星聚尚湖之畔,文明理工同行”通理工文明宣传队—胜利属于我们队于2024年7月29日在李堡镇开展“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鼓韵传村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巧妙融合了线上和线下这两种模式进行调研和宣讲,从而实现了海安花鼓传播深度和广度的双重飞跃。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们围绕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两个维度,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关题目,并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广泛发布。接着,他们根据收集到的问答数据,分析公众对海安花鼓的认识和看法,并开始探索解决海安花鼓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后,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李堡镇,将其作为花鼓宣讲的线下实践基。

    

团队成员们来到李堡镇进行海安花鼓的实地调查考研。他们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问题资料,热情地向村民询问有关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走访过程中,村民耐心解答成员们的疑问,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海安花鼓的传承与保护中来,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希望大家在观赏旅游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景区以及部分展馆的文明公约守则,尽自己的努力去爱护这些展品。同样,村民也共同和大家商讨在观赏时的一些文明礼仪,面对传统文化,更要心怀敬畏之心,文明旅游靠的正是需要这种文明宣传队的共同配合。此外,成员们还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将活动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实时上传分享,吸引了更多社会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安花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基于这一良好的宣传效果,团队决定趁热打铁,将活动拓展至线上,利用腾讯会议这一便捷的远程沟通工具,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同学们也能感受到海安花鼓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们用精心准备的PPT和视频资料,向屏幕前的同学们全方位展示了海安花鼓的魅力。在宣讲的高潮部分,团队成员们共同欣赏海安花鼓文创IP。这款IP形象以海安花鼓为灵感来源,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审美元素和传统文化精髓。在宣讲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也时刻在提醒各位同学要注意观赏时的文明礼仪,传统文化更加要珍惜与爱戴,在文明观赏的同时要做到用心感受,用爱倾听。保护文化传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需要以身作则,将文明旅游,文明观赏的行动贯彻到底。

  

  

此次线上线下联动的宣讲活动,不仅有效扩大了海安花鼓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激发了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对于文明旅游的感受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从大处着眼改善文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在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充分挖掘海安花鼓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带领更多的人来到海安这块地方,了解文明旅游背后的一系列美好文化,让文明旅游观念深入人心,让它成为民众心中的精神引领,成为面向未来的“源头活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家裕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