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助力“双百行动”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7月12日至18日,广州航海学院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翼舞古村”突击队赴“双百行动”结对县江门市开平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由余慧谍、邹巧玲、张子文3位老师指导,并遴选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邓心莹等13名优秀学子共同参与,深入江门市开平市宝源坊、南溟里、平原村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古村落数字化建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资助政策宣传等贡献青春力量。
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对接需求
7月12日,突击队分别与开平市政府、三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座谈交流,主动对接需求,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在开平市政府座谈会上,广州航海学院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书记、开平市“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张海波表示:“下乡突击,就应该是自找苦吃。青年人应该投身基层,通过真实经历去了解祖国的需要、百姓的需要。民族的复兴要先回到乡村振兴。”他鼓励突击队成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和人文风貌,为建设基层贡献出青年人的力量。同时,张书记也希望突击队能借此机会广泛宣传开平市,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开平市的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三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秀玲为突击队重点介绍了宝源坊、南溟里历史背景。素有“开平风水宝地”之称的宝源坊因其整齐划一的布局、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等,于2023年获评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相邻自然村南溟里现存约30座广府传统民居和5座碉楼,并于20世纪初修建中国哲学大家陈荣捷先生故里及书塾。她希望突击队能发挥专长,为古村落进行数字化建模,为古建筑打造“数字化名片”,为古村落保护及文化传承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式。
航拍古村落群,打造“数字身份证”
队员们利用无人机实景3D建模技术,对宝源坊村等古村落进行全景拍摄和建模,精确复现古村落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以及文化特色。还使用专业制图软件进行细致的航线规划,采用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数据。此外,将模型转化为VR全景图并在线发布,使公众能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古建筑。
据统计,共计精心建立了10个高度精细的三维模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古村落的独特风貌和丰富细节。同时,还成功制作了2个VR全景图,使公众能在虚拟世界中自由漫步于古建筑的每一个角落,体验那份身临其境的震撼与感动。
本次宝源坊和南溟里的古村落数字模型建立了三维古村落实景数字孪生地理框架,可为当地乡镇县政府提供其他国土资源数据接口,进行二次开发、编辑,还能为灾害、洪水、旅游发展和人口普查提供决策性技术支持,还可以用于教学和研究,为古建筑修复和重建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从而留存古建筑的风貌。此次数字建模工作为古建筑成功打造了一个“数字身份证”,使它们得以永久保存并广泛传播。
探寻非遗文化,追溯历史印记
突击队一行抵达平原村,对村庄的非遗文化及人文故事进行深入了解。平原村地处楼冈墟一带,依水而居,以渔为业,孕育了独特的疍家文化。作为活化乡村记忆的场所,平原村村史馆在展陈布置上也注入了“疍家”元素,设有渔船、鱼丝网、鱼笼等展品,活灵活现水上人家的生活习俗。队员们见证了各式渔具的精湛工艺,这些渔具不仅质量上乘,还吸引了众多外地买家,催生了楼冈鱼市的繁荣。
在平原村,队员们成功与有着400多年历史木船文化的传承人徐培灿师傅会面,并探访造船工作地点,展示了传统木船的魅力和工艺。在铁皮棚下,一艘静谧的木船引起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细细品味着木船中蕴含的风浪与渔民收获的声音。在制作木船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打磨!这种手工制作方式,赋予了这些木船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造船是疍家人的一种特殊情怀,希望未来的年轻人能够主动地学习木船的记忆,不要让这门非遗技艺消失。”徐培灿表示。对于徐培灿和他的家族而言,制作木船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对于疍家文化的热爱。这种坚持和执着,不仅让人感叹传统工艺的魅力,也让队员们对于这些手工艺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资助政策宣传,点亮求学梦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要求,突击队在开平市长沙街道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活动期间,突击队队员分别前往多个地点开展实践活动。在宝源坊和南溟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入户调研,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和资助政策知晓情况。在苍江健身广场,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场上的市民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和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在东汇城,他们则设置了现场咨询点,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详细的政策解答,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收集更多关于资助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同时,突击队还深入走访了2户贫困学子家庭,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还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提供帮助。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未来,“翼舞古村”突击队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为更多贫困学子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梦想。
凝聚青春力量,共筑乡村振兴
7月17日,突击队参加由于多家高校与开平市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校地联动双向赋能”——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项目交流分享会及“盛夏乐相伴,青春新启航”——红色音符侨乡主题音乐会。
在项目交流分享会中,突击队队员朱祖新代表团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发言。他详细介绍了“翼舞古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机航拍和建模技术、资助下乡宣传、传承非遗文化等内容。项目的成果得到了现场领导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收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在音乐会上,突击队队员黄宏泽与赵勇行以双人弹唱歌曲串烧轻快开场,赢得了阵阵掌声。赵勇行的吉他弹唱solo和黄宏泽的独唱《Lemon Tree》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结束后,开平电视台对突击队的邹巧玲老师和队员朱祖新进行采访。“大学生要关心基层,关心群众,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需要什么,突击队要把目光投到乡村去,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要回到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作出应有贡献。”团队指导老师邹巧玲指出。
当问及突击队的项目内容特点及意义时,队员朱祖新答道:“本突击队带来的项目是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拍摄及数字建模,主要是为长沙街道宝源坊等古村落建筑提供数字模型,为古村落保护提供指引基础。同时,拍摄VR全景图,让宝源坊等古建筑群能够较好地展示,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传播到开平以外,甚至是全国各地,让大家对这些古建筑有更好的了解。”
暖心慰问老党员,共话初心送温情
突击队在三江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了三位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入党经历与人生故事。在第一户老党员郑燮攀爷爷家中,85岁高龄的郑爷爷精神矍铄,他分享了自己作为居委会干部的过往,强调心中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意识。第二位老党员陈鼎新爷爷,自1970年参军以来,负责马匹饲养及粮草、弹药运输,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仰。最后,突击队来到陈德明爷爷家中,陈爷爷展示了当兵时获得的铁道兵奖章,并分享了自己的入党动机,鼓励年轻党员用心学习,为祖国添砖加瓦。通过此次走访,突击队员们深受触动,他们不仅了解了老一代党员的入党动机和作为党员的责任,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立志为人民、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依托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强劲东风,广州航海学院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翼舞古村”突击队在江门市开平市长沙街道成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的工作得到了长沙街道的赞许,长沙街道专门为突击队发来感谢信。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成为了一次深入乡村、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的宝贵经历,更是一次青春赋能、共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未来,“翼舞古村”突击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心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