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张同乐 张甜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青年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响应国家号召,担起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任,“薪火风古韵,墨香夏乡行”专访小组自2024年7月21日至8月2日深入河北省各市开展为期13天的“指尖流转,古韵新生”非遗专访活动。
齐玉萍老师,国家级非遗技艺“吴桥杂技”市级传承人,为“鬼手”王保合的徒弟,练习“三仙归洞”、“六连环”、“三环套月”等古典戏法二十余年,此次受邀于河北省博物馆非遗展厅进行“三仙归洞”的展演。展演过程中齐老师邀请专访小组成员上台体验,观众们热情高涨,连连称赞!
展演结束,齐玉萍老师接受专访小组开展非遗访谈的邀请,面对小组成员,齐老师言传身教,她讲道“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之前学技艺都是偷着学,现在年轻人就在面前教,也不一定学得进去,乡镇里大多数孩子也没有条件花费心思专门去学习这些文化,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帮助了传承人,更帮助了那些即将成为下一代传承人的孩子们,意义重大!”,此番话语为团队下乡宣传更添一份责任,引起队员们的思考。最后,齐老师提出了对于团队活动的建议和对承德医学院的美好祝愿。
安跃西老师,河北省省级非遗“鼎棋”省级传承人,鼎棋协会荣誉会长,鼎棋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攀登人类智慧高峰的阶梯”,源于宋代,是一种三人同枰而弈的棋类游戏,是独具保定特色的文化遗产。
面对队员们的好奇,安老师谈及鼎棋的独特之处,“鼎棋的魅力在于它的公平性与复杂性。”他解释道,“它巧妙地用直线将三方联结在一起,使每一方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既为战又相牵制的乐趣。”访谈过程中,安老师希望把鼎棋等非遗文化推入大学校园,从而发现真正热爱这项文化的青年传承人。最后,安老师提到其曾于承德生活过13年,衷心祝愿承德这座文化名城发展顺利以及承医学子再攀学术高峰。
赵胜肖老师,赵氏板笔花鸟字创始人,花鸟字县级传承人,2003年赵老师于南宫市信识“花鸟字”,先后拜师几人学习,2014年有缘于巨鹿县拜师孙波并深入学习“花鸟字”。经过学习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赵氏花鸟字。赵老师表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挖掘这门传统“花鸟字”艺术。北京成立了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板笔书画艺术委员会,上海非遗保护园已经有“花鸟字”项目入驻,深圳首批政府颁发了街头艺术证,在国家号召、当地政府支持下,“花鸟字”艺术进校园已经如火如荼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活动过程中赵老师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了“花鸟字“主要创作表现形式,随后赵老师向队员们展示创作工具,他讲道,“花鸟字”书写工具为特殊材质艺人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早期都是竹子,树根制作。古人对画笔要求非常有讲究,竹子要用竹根才行,因为竹根有细小的毛孔可以很好吸收墨色。竹笔与宣纸产生的飞白效果飘逸潇洒,美不胜收,没有极高的书法功底的人是驾驭不了的。在访谈过程中,赵老师讲道“‘花鸟字’宣纸作品古韵十足,耐人寻味,大气高雅,铜版纸作品色彩鲜艳,吉祥喜庆,妙趣横生,这项传统艺术适合所有人群体验,目前通过进校园、互联网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访谈结束后,赵老师亲自题字“福田心耕”、“九万里风鹏正举”,并将这两幅作品赠予队员们,希望成员们在人生的沃土上用心耕耘,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自身,实现内心富足,在面对人生挑战时,勇于展翅高飞,直击苍穹!
丁奎老师,广平魔术县级第六代传承人,广平魔术可追溯到清朝,由先祖丁好仁从河南滑县学来,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丁奎老师说:“魔术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一种创造奇迹的艺术。”
对于民间非遗传承的未来,丁奎老师满怀憧憬。“希望能够培养更多民间魔术师,将民间魔术的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同时,这项技艺也将继续创新,让广平魔术在保持传统精髓,也不断融入新的元素。通过高校大学生下乡宣传,相信能将文化传承带到新的高度。”
此次专访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到了作为传承人的不易,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河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精髓,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活力,也更加激励着队员们在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同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