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萌芽"社会实践服务队-人物专访陈敬培-退役军人故乡行,乡村发展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07-31 22: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梁宝棋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李佳泳 林炫琪 叶家余)陈敬培,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党委书记,以坚韧不拔的军人品质投身乡村振兴。陈敬培强化党建引领,注入年轻血液,激发组织活力,带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通过争取资金、深挖红色资源,小洞村获评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经济文化双提升。陈敬培制定村规民约,有效解决治理难题,增强村民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图为陈敬培)

(图为专访现场)

红色底蕴,新时代领路人

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的心脏地带,小洞村以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广袤的土地闻名遐迩。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有一位不凡的领路人——陈敬培书记,陈敬培以退役军人的坚韧与党员的使命,正引领着小洞村走向乡村振兴的辉煌未来。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陈敬培书记,一位从驻港部队海军战士历练而来的退役军人,将个人梦想与家乡未来紧密相连,毅然放弃与战友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公司,回到家乡担任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敬培深知,作为党员和退役军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

自上任以来,陈敬培书记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凝聚起党群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陈敬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与村内人一同整合村内事纪,历时六年出版了《小洞风云》。陈敬培与村党委集思广益,确立了“红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建成高明革命历史馆、小洞村史馆、农耕文化馆等红色文化载体,真正将村子打造成“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让历史的记忆焕发新生,更为小洞村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陈敬培领题破解小洞文旅发展乏力问题,将党群服务中心右侧闲置土地打造成红色街区,给村内居民带去了新的就业机会。

(图为《小洞风云》)

多项殊荣的见证

陈敬培书记还挖掘培育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干劲足的年轻党员骨干,为党组织队伍注入年轻血液,增强村党委的话语权和感召力,更好的建设小洞村。为此小洞村不仅荣获了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的殊荣,还成功跻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行列,更被佛山市树立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典范,这一系列殊荣标志着小洞村已然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启动之初便脱颖而出的首批典型示范村。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小洞村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权威认证,更是对陈敬培书记以及村党委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图为专访过程)

迫切需求的人才类型

在乡村振兴的浩荡洪流中,陈敬培书记展现出非凡的前瞻性,陈敬培敏锐地洞察到人才资源对于推动小洞村迈向新纪元的决定性作用。陈敬培坚信,策划规划设计领域的精英、深谙文化传承之道的人才,以及掌握新媒体传播与营销产业奥秘的佼佼者,将是构筑小洞村未来发展蓝图的基石与引擎。这些人才,将以其独到的专业视角和无限的创新思维,如同新鲜血液般注入小洞村的每一寸土地,激活其内在潜力,为小洞村的繁荣兴盛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能。

管理村庄如运营公司

在采访中,陈敬培书记也告诉队员们,管理一个村庄就像运营一个公司一样需要各类人才的协同努力。陈敬培鼓励青年才俊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积极参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共同为小洞村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陈敬培呼吁青年们在投身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高远的视野和深刻的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心系百姓、服务人民。

(图为专访后大合照)

作为小洞村书记、退伍士兵和优秀党员多重身份的陈敬培书记,向广大青年寄语:“请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那里不仅有青年们共同的根与魂,更有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青年多关注乡村,多支持、多参与乡村振兴,只要有想法,乡村也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陈敬培鼓励青年们怀揣梦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光彩、有所作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宝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