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阮夏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集美大学“青毅嘉行”实践队前往位于三明市大田县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阳春村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林乐坚书记及村干部在村支部前合影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陈晓丹供
调研首站,实践队一行来到阳春村村民委员会。经当地村干部介绍,村里将“村部”升级为“数字中心”,通过行政便民一体机、远程医疗、人像采集分析等智能设施,为村民提供数字化服务,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阳春村工作人员为实践队成员讲解“数字阳春”平台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陈晓丹供
在数字阳春的建设过程中,“雪亮阳春”是其中一个亮点。为切身体验“数字阳春”的便捷与高效,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阳春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监控系统构成了阳春“雪亮工程”的基础,“智慧阳春”系统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总指挥部,将阳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延伸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以技防替代人防,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是对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
实践队队员在观看阳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陈晓丹供
“数字阳春”工程的顺利实施,得到了”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林乐坚书记的大力支持。林乐坚书记曾经在福建省公安厅工作,退休后,他回到阳春村,将自身公安经验用于乡村振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以“产业数字化”发展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
在数字阳春工程中,“认养农业”和智慧农场是其重要特色。村里共有200多亩土地,消费者每年只需要按照每亩每年1500元的标准支付费用就能亲身参与农场劳作,体验农耕文化。到了收获季节,消费者可以获得自己认养的土地上产出的新鲜、绿色、有机的蔬果。“认养农业”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带动多户村民家门口就业,户均每年增收1.6万元。智慧农场让“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让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字生产力的释放。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林乐坚书记座谈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陈晓丹供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队员见证了阳春村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数字化,为阳春村的乡村振兴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也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数字力量”,为奏响新时代、新三农的“田园牧歌”提供生动范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阮夏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