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郑淑宏 黄佳鑫)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7月6日到7月20日,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组建的一支15人小队前往莆田市石苍乡济川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队伍首先与村书记林健华先生深入了解与探讨济川村的发展困难与需求所在,了解到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济川村以打造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队伍扎根于实际,紧抓时代文旅与影视结合新潮,创新“三下乡”旅游宣传帮扶模式,通过拍摄带有济川村特色文化的微短剧,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赋能济川村乡村振兴和发展。
济川村:旅游发展尚待东风
济川村,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位于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东北部,是莆田市唯一同时拥有两块“国家级金牌”的乡村。济川村人杰地灵,面朝石鼓山,四周群山如莲瓣般环拥,背靠被誉为莆田的“第二水缸”金钟水库,西有因与笔架奇象而得名的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且村子内外有一条河水绕身,为“济水”,呈八卦形态,在这样的灵气之地,自古以来就有“七年三度状元来”“父清华子北大”“兄清华子北大”的美谈,先贤林愈、郑桥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体现了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图为千年樟抱榕
图为名人故居拾得堂
在与村书记林健华先生的会谈中,实践队了解到,近年来济川村的旅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村子中的各方面旅游规划与设施建设正逐步落地,村内已将历史民居划分出重点区域加以保护,做好古遗迹的保护、修缮与开发工作。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济川村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却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村中老年人较多,因此旅游发展还需要更加进一步的“走出去”对外宣传,随后林书记向队伍提供了一份济川村旅游景点清单,三十个景点当中标注出了十个重点景点,林书记表示希望实践队在这些重点景点当中下好功夫,说好说精济川村的特色故事,从而为济川村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促进济川村的旅游发展。会谈过后,实践队成员深感济川村旅游发展事业是大有可为的。
为了说好说精“济川故事”,实践队成员于7.8号在济川村网格员林丹的带领下,前往云山书院、樟抱榕、千年古樟、三级浪等地实地考察,邀请了济川村村史领域顾问林光华先生进行济川村历史讲解,并从多位热心的村民口中获得了珍贵的济川村口述史资料。同时为了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该小队还组织参与了由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搭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淑贞召开的三下乡交流讲座。
图为网格员林丹为实践队成员进行讲解
图为三下乡交流讲座结束后团队合影
用镜头打破古村沉寂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实践队以济川村本土丰厚的旅游资源为立足点,继承济川村传统特色文化,同时锐意创新,放眼时代潮流,因地制宜,以《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优秀影视作品为借鉴范例,依托于济川村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概况,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以济川村的“状元文化”和“爱情文化”为中心,以云山书院、天后宫、樟抱榕、千年古樟、三级浪等为取景地,采用一个景点一个独立故事单元的剧本模式,更大程度地展现济川丰富底蕴,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微短剧《再遇济川》。该剧采用“美景+轻喜剧”的模式,以济川村是“疗愈之地”为核心理念,运用穿越形式进行展现。剧中女主叶宁是带有典型城市病的失意青年形象,在时代滚滚“卷”潮之下,她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与追求理想的渴望,而男主林觉,则是从1952年穿越而来的书生,象征着济川的状元文化和天地灵气。在男主带着女主览山水,品人文之中,女主渐渐明白自己所找寻的人生方向与生命意义,由是以一条明晰的线索贯穿起济川的历史文化。
图为《再遇济川》短剧拍摄现场
图为实践队在千年古樟处取景
在15天的紧张工作中,团队成员真干实干,在短剧拍摄过程中开展数场以“‘再遇济川’短剧拍摄直击现场”为名的线上直播,累计点赞量达9000+,为济川村收获大批流量。《再遇济川》共五集,每集三分钟左右,于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上架宣传,播放量达8500+,社会反响良好。他们认为济川村《再遇济川》特色影视IP的打造,是利用新媒体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的成功范例,同时他们期望,《再遇济川》的短暂杀青,能为济川村旅游发展带来绿树长青,同时为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另一条可“行”、更“兴”的道路与借鉴,在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的短剧打造中,呈现出乡村振兴更丰富的成果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淑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