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的科创前沿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武汉江岸区实践队赴岱家山科创城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30 11: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冯文杰   阅读 4.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千 冯文杰)20年前这里叫岱家山村,20年后这里被称作岱家山科创城。地还是那片地,过去种庄稼,现在“种企业”。累计培育1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企业孵化服务,岱家山的转型之路有何可借鉴之处?新时代该如何走好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带着这些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武汉江岸区实践队于7月26日下午来到了岱家山科创城展厅,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聆听岱家山旧貌换新颜的故事。

岱家山科创城位于江岸区汉黄路888号,是2004年岱家山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是武汉城中村改造发展的典型,也是武汉极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岱家山科创城是江岸区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级岱家山众创空间、国家级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耕高精尖企业新沃土,走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首先,岱家山科创城的顾经理带着队员们回顾了园区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他在发言中提到,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在20年前可能是鱼塘,可能是菜地。当时的人们不是没想过把地卖掉,分钱了事,当舒舒服服的“拆二代”。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大家还是选择了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建设产业园区,将土地出租给各家企业来产生长久、稳定、可持续的收益。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走出了这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有了如今近三百家企业入驻,以智能机电、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为名片的岱家山科创城。

现如今的岱家山科创城,开创了“十员十站”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质量技术、市场对接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服务,开设“科创学堂”,培养企业的金融财税实操、知识产权保护和人员管理等能力。岱家山科创城尽可能降低企业在园区经营的额外成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减负增能。

优化科创金融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一如顾经理所提到的,正是因为岱家山科创城有着如“十员十站”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园区各企业才能放开手脚、甩开膀子,放心大胆地经营。金融科技工作站便是这“十站”之一。

工作站的田陈专员为我们讲解时提到,该站是武汉市首批8家科技金融工作站之一,采用了“孵化载体+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员”的服务模式。站点以促进科技金融赋能企业为目标,为企业传递最新的金融政策信息,打通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渠道,定期提供金融财税实操培训等等。科技金融工作站做到了从企业初创、孵化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方案和融资服务伴随,为企业的高质量孵化保驾护航。

“一站式”质量服务,支撑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质量服务站同属于岱家山科创城的“十站”之一,所谓“质量”,在这里指的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工作站的余音介绍到,企业在创业孵化阶段往往质量意识较为欠缺,质量管理也有待规范。因此,站点会定期发布质量公约,开设质量学堂等,培育企业的质量标准意识,促进企业完成质量提升。在2022年,站点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选为全国2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之一,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

最后,科创城的相关负责人与参加实践的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邓经理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岱家山科创城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并诚挚地希望同学们在回校后将岱家山科创城宣传给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他说:“欢迎华科大的优秀学子来到岱家山科创城创新创业,岱家山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至此,实践队员们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从城中村到科创城,岱家山能够走上这样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靠的是村委会的高瞻远瞩和全体村民的鼎力支持。二十载光阴过去,旧貌换新颜,岱家山科创城从最初的仓储物流园区到如今的高附加值企业聚集地,更离不开园区管委会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放眼未来,岱家山科创城会一如既往敞开怀抱,迎接一切有志于投身专精特新领域的创业者,携手企业共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江岸区创新创业高地这张闪亮的名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文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465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