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琳)近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临时团支部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耕文化,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并走进生产厂间感受五常大米的生产过程,与五常市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五常市,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水稻种植基地,亲身体验了水稻种植的艰辛和乐趣,与当地农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五常大米的生产现状和农户的生活变化。 “通过与农户的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实践团团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周琳舒说道,“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获取的知识,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田间对话中,农户们向学生们介绍了五常大米的特点和种植技巧,并表达了对五常大米品质的自信。农户张大哥表示:“五常大米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的水土条件和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我们也很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希望五常大米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 周琳舒摄
除了田间劳动,实践团还参观了五常市的大米加工厂,亲眼见证了从稻谷到精米的全过程。在厂间,学生们了解了现代化大米加工设备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保证大米的质量。
在加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先去参观了原料仓库,了解了稻谷的储存条件和保管方法。随后,实践团成员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依次参观了稻谷清理、砻谷、碾米、抛光、色选和包装等大米加工的各个流程。在清理环节,成员们看到了如何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去除稻谷中的杂质;在砻谷环节,他们见证了稻谷脱壳变成糙米的过程;而在碾米和抛光环节,成员们对大米从糙米变为精米的精细工艺表示赞叹。
实践团成员们还特别关注了色选环节,这是保证大米品质的重要步骤。通过高科技色选机,能够有效去除米粒中的异色粒,确保大米的外观和品质。
在参观过程中,加工厂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工厂的生产规模、加工能力以及质量控制体系。成员们对加工厂采用的现代化设备和严格的质量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员们对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和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表示赞叹,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看到一粒粒稻谷经过筛选、去壳、抛光等工序变成香喷喷的大米,在场每个人都感到非常震撼。”实践团成员说,“这个过程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也让我们对农业现代化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践团成员参观大米加工工厂 周琳舒摄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还与五常市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了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商学院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在与当地政府的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分析了五常大米的市场潜力,并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优化营销策略的建议。他们建议通过故事化营销,讲述五常大米的历史文化和种植故事,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实践团还针对五常市大米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创新的想法。他们建议开发大米深加工产品,如米糠油、米粉、米酒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这些建议得到了五常市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评价。五常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南大学商学院实践团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五常市大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代表也表示,实践团提出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策略,为五常大米进一步打开市场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升五常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实践团成员与企业代表沟通 周琳舒摄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领导沟通 周琳舒摄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把在五常市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回校园,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未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中南大学商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与五常市等地区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