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柳编探秘”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广宗县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4-07-27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艳阳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张艳阳)    在黄河下游的广宗县,一项传统的手工艺——柳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这里,沙碱土地上的红柳棵子不仅为防沙抗盐碱提供了天然屏障,更为柳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近日,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柳编探秘”实践团赴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柳编技艺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实践团合影

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实践团朝气焕发,踏上了探访之旅。团队成员深入村落,寻访技艺精湛的柳编艺人。通过墙画和村民的热情讲解,实践团了解到,大辛庄的柳编技艺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簸箕、篮子等传统柳编产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广宗大辛庄关于柳编简介的墙画

在柳编艺人张大爷的引领下,实践团走进了柳编制作的地窖。潮湿的地窖为柳编的进行提供了适宜条件,然而潮湿闷热的环境也让团队成员深感柳编艺人的不易。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柳条如何经过一双双巧手,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柳编手工艺品的制作地窖

实践中,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原材料柳条的收割与加工过程,动手尝试了簸箕和篮子的编制。初次尝试虽困难重重,但他们深切体会到柳编技艺的精湛与不易。

   

                 柳编原材料柳条的采集与加工

   

                 实践团学习柳编手工艺品的制作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柳编文化,实践团在当地开展多种宣传活动。他们收集精美的柳编纪念品,开展助农售卖,向青少年讲述柳编文化,扩大柳编技艺的宣传度和影响力。实践团的行为不仅赢得了村民的赞赏,更成为了传播柳编文化的有力媒介。

 

                    实践队售卖时合影

                    实践队售卖柳编手工艺品

为进一步推广柳编技艺,实践团将专业所长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开展直播带货和文化传播。通过镜头,他们将柳编的制作过程、技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一一展现给广大网友。直播带货让大家将这份来自黄河之滨的礼物送达了远方的买家,同时也将柳编文化传递到祖国各地。

                 实践团直播柳编簸箕的制作过程

调研的最后阶段,实践团来到村委会、村户家,收集当地人对柳编传承的想法,与村委会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提供可行性建议。

  

               实践团与广宗大辛庄村民合照

               实践团与广宗大辛庄村委会成员合照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广宗柳编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扬己之长,助农兴农。实践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同时也让柳编技艺在黄河之滨继续绽放耀眼的光彩。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张艳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