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景祖豪)在这个和平的时代,人们有幸享受着安宁的生活,但绝对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代价的革命先烈们。2024年7月6日上午,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继中国”红色宣讲团怀揣敬畏之心,走进了郧西革命烈士纪念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怀念他们,铭记历史。
一、伫立烈士陵园,祭奠伟大英魂
烈士陵园内,一个个墓碑矗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先烈们的安息之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们整齐地排列在墓碑前,鞠躬致敬,想起了祖辈们在抗日战争中所承受着的巨大痛苦,他们在国家进行解放战争时,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用他们的英雄行为,捍卫祖国尊严。在与日本奴役者斗争的胜利中,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把自己的未来押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身上,展示了他们的爱国心,是人民的英雄们。
图为“薪火继中华”红色宣讲团向革命先烈墓碑敬礼。通讯员 胡晋诚 摄
二、静观红军雕像,回忆红色历史
在这里宣讲团成员近距离观察了“什么是红军”宣传单,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历史见证,它清晰阐述了红军的性质、宗旨、政策和主张,映射了八十七年前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发动群众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陕南红军多有名哎,打开那个鄂陕救呀穷人,工农们个个欢迎!民国二十又四年唉,红军啦不是为了银钱,分土地又抗捐,工农们喜笑哈哈……”这是80多年前,在郧西关防二天门流传至今的歌谣,足以证明当年红二十五军的政策深入人心。战争胜利既是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是郧西人民的倾力相助,如家住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的刘立英,替夫珍藏四十六年《什么是红军》宣传单,最终成功交给郧西县档案馆,如刘世让出身于郧西县一个佃农家庭,带领百余人的游击队,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成功取得群众运动的胜利。
图为讲解员带领大家一起瞻仰红二十五军商榷战斗方针的雕像。通讯员 陈妙 摄
图为刘华清回忆录和《什么是红军》宣传单稿件。通讯员 王语嫣 摄
走到红四军的雕塑前,讲解员讲述红四军的伟大故事,1932年11月11日,作为红军三大主力的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征转战。行至郧西上津云岭时,被敌军大兵力围困,情况险恶,经三天两夜激战,红四方面军以2000多人牺牲的代价,突出重重围困,前往川陕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红四军战略转移经过要图上密密麻麻的转移路线足见战争之艰难,从此红四军的英勇实际永远留在了郧西人民的心中。
图为十堰学子向工农红军第四军雕像列队敬礼。通讯员 胡晋诚 摄
图为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经过要图。通讯员 胡晋诚 摄
三、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期盼光明未来
参观郧西烈士博物馆,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历史的教育,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在这里,不仅仅观看了一件件展品,更通过这些展品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岁月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成员们深刻意识到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图为“薪火继中华”红色宣讲团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通讯员 景祖豪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景祖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