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寨和古镇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19 17: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钰婷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杨钰婷 林巧铃)为响应二十大报告中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强调,2024年7月10日至12日,福建师范大学 “返古新颜,造炬成阳”实践队前往家乡永泰,对永泰庄寨和古镇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家乡传统历史文化,了解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发展路径,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助力家乡文化宣传,为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出青年的力量。

迈入爱荆庄寨,领略进步思想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永泰同安镇的爱荆庄,它被寓为“古代村落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队员们跟随理事会鲍道文副书记的脚步,参观爱荆庄家风家教馆、民俗展示馆和历史文物馆等,了解庄寨坚固的防御建筑和文化内涵。例如爱荆庄的铳楼,是一座兼具艺术气息的防御楼。庄寨内有许多文献和文物都记录下了爱荆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和鲍书记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爱荆庄在1832年就创办了乡村女子学校,体现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在黑暗的封建时期能够闪耀出这种男女平等的现代光辉,是很伟大和难得的。接着,实践队员们对鲍书记和附近村民进行采访,得知爱荆庄的修缮保护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宝贵文化,还带动乡贤返乡创业,办起农家乐、荷花种植等产业,促进当地文旅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但同时庄寨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将旅游业中的发展模式与庄寨配套,还有资金、技术等问题。因此,庄寨鼓励青年回乡,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图为鲍书记为队员讲解爱荆庄。通讯员 杨童舒 摄

回转仁和庄中,瞻仰前人智慧

10日下午,在永泰同安镇三捷村支部书记李美华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仁和庄。李书记用她独特的讲解视角,将庄寨精巧坚固的建筑图示为队员们徐徐展开,仁和庄是永泰百个庄寨中唯一一个从未被土匪攻破的庄寨,有“民间固宫”之称。庄寨中有百年不曾腐蚀的挂瓦墙和数圈的跑马道等,保护着庄寨度过悠悠岁月。通过对村民进行采访,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村民对庄寨发展的殷切期望。

图为李书记为实践队员讲解仁和庄文化。通讯员 杨童舒 摄

图为实践队在仁和庄合照。通讯员 杨童舒 摄

探访红色庄寨,感悟忠孝之义

7月11日,实践队来到永泰县大洋镇大展村,走进红色庄寨——昇平庄。按照约定,实践队顺利与大洋镇团委书记欧俊勤先生会面,并参观了庄寨陈列馆等地方。欧书记生动讲述了昇平庄激昂的历史与忠孝文化,队员们了解到昇平庄的重要作用,以及皇帝亲赐题匾“恩荣予养”所体现的传统孝道和家庭责任。未来,实践队员们也会身体力行,将这种精神和文化铭记于心并弘扬落地。

图为实践队员对欧书记进行采访。通讯员 杨童舒 摄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民进行调查采访。通讯员 杨童舒 摄

走进嵩口古镇,厚植文化根脉

7月12日,实践的第三天,队伍来到了“藏在深闺人未知,撩开面纱惊八闽”的嵩口古镇,它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古镇文化站老馆长的带领下,队员参观了嵩口文化站、张元幹纪念祠和万安堡等地方,了解古镇的文化历史。在林记竹艺店里,感悟非遗竹编技艺的魅力;在直街和横街了解各式特产,特别是由薜荔果制成的“爱玉冻”;在德星楼,触摸历史的痕迹。另外,队员对村民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并向游客收集游览感受和建议。古镇的发展带动了嵩口文化经济的发展,实践队员们在这感受到了古镇焕发的勃勃生机,并通过采访调研了解到古镇更多的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队员们学习竹编技艺。通讯员 杨童舒 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三天的实践调研之旅,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了解家乡庄寨和古镇文化,体悟永泰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弘扬路径与推动作用。通过采访、问卷等形式,实践队员讨论并发现文化振兴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还将通过制作实践视频,发挥青年的力量宣传家乡独特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们希望,永泰宝贵的庄寨和古镇文化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钰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