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梁超琦)
“竹篙寨里凭栏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洞穴门口,微风轻拂,带着泥土的清新,瞬间驱散了外界的暑热与尘埃。近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萤火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赣州市于都县,来到于都县竹篙寨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银坑镇文化站干事林秦虎的指引下,队员们走进竹篙寨旧址。“看,这就是大自然的空调房。”林秦虎指了指洞口,一股凉意悄然袭来,仿佛是大自然为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准备的一缕清新。那抹凉爽仿佛也带着他的话语,一同沁入心脾。此“凉“不仅指洞内的天然的凉,给正处于酷暑的人带来的凉爽。亦是当地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号召,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努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切实好处,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让人民即使在炽热的阳光下,也能感受到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贴心政策送来的“凉意”,缓解了当地群众身体与心理的疲劳。
走进竹篙寨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枪孔弹孔,这是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与敌人激烈交战的痕迹。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一个重要军械、战备物资的中转站,为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和支援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每一处枪孔,每一处弹孔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宝贵财富。“这里,虽然看似平凡,却孕育了党的精神。”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历史的回响,在耳边久久回荡。随着他的讲述,实践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无数英勇的战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和信仰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红色篇章。它仿佛是大自然与红色文化共同编织的序曲,吸引人们走进这片秘境,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去聆听那些永不消逝的英雄赞歌。
在竹篙寨的这片土地上,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重量。这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民前行的道路,也指引着人们传承党的精神,了解革命历史遗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走在新征程的路上要学习老一辈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品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超琦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