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推深做实助农、助教、助困,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新路径,7月3日至4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院暑期社会实践“三助”兴云团队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子纷纷奔赴乡村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用青春力量调研记录田野间的蜕变,为乡村振兴助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季大伟、灌云县下车镇副镇长金立富、下车镇柴市村党支部书记韩丽华、下车镇柴市村石羊小学校长胡胜利、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晓飞、团委书记李攻明以及团队七名同学参加本次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护航柴市村发展
柴市村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人文背景的村庄。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柴市村迎来了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的背景是中国农村地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等。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柴市村积极推行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该村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柴市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柴市村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
党群服务中心保障农业进步
7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在下车镇副镇长金立富、下车镇柴市村书记韩丽华的带领下参观了柴市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阵地,负责宣传和落实国家及地方关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为柴市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实践团队还详细了解到柴市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发展状况:近年来,柴市村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持续推动高效农业发展,以规模养殖、特色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以高效农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柴市村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农业智慧
“绿波春浪满前坡,极目连云罢亚肥”。在田间走着,在地头看着,视线里尽是一望无垠的稻田,仿佛身处一片无际的绿色海洋。初入田间地头,竟真如诗人笔下般的绿野仙踪。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在下车镇柴市村韩书记的讲解下,了解到田间不再仅仅只种植水稻,而是采取稻虾共作的种植方式。在“稻虾共作”示范田里,采取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稻田里的害虫、微生物为龙虾提供饵料,而虾产生的排泄物可以滋养水稻,郁郁葱葱的稻田不会暴塘,更加有利于小龙虾的栖息和生长,这样一来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可起到稳粮增收的作用。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发现,在稻虾共作田中的水稻行间和虾沟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而这些空间里被充分种植上了黄豆芽。在韩书记的讲解下,才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起到生物防治作用。黄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有助于提高稻虾共作田的水质,保持生态平衡。团队成员还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对种植大户开展问卷调查,采集农业生产各环节关键数据,后期建立模型分析,助力当地“三农”产业提质增效。
致力中国农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践团队在柴市村助农调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为柴市村带来了农业产业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柴市村逐渐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农业智慧发展之道。这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次团队调研更是为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类似地区可以借鉴柴市村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道路。只有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为中国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为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崔笑涵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