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查济古村,感受文化魅力,推动泾县前行 ——合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查济古村

发布时间:2024-07-12 0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合肥大学 许彬媛   阅读 7.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度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7月11日,合肥大学“合”你青春助力,“泾”彩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踏入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查济古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之旅。

“十里查济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相传李白曾言。查济是一座隐匿山中的古村,它不仅是中华写生第一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素有“板栗乡、桂花村”的美誉。该古村沿河而建,为方便通行,村民沿河修筑了许多拱桥、洞桥、平桥,营造了开门见河、推窗见桥的意境。

团队成员走在古镇沿河的青石板道上,穿梭于古建筑群之间。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生和画画爱好者,他们正在用画笔捕捉古村落的韵味。古朴的祠堂、精美的木雕、典雅的马头墙,吸引成员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其中,查济目前保存最大的祠堂是宝公祠。团队成员步入宝公祠,其外表虽不张扬,但内部建筑却令人惊叹。门厅前的方形汉白玉柱及抱玉鼓,厢房门窗的透雕图案,


阁楼的精巧设置,无不展现着工艺之美。据介绍,该祠堂平地而建,可能与仁厚长者查宝源为人平实、低调有关,在建筑风格上以示不忘祖训之意。第一进的仪厅供祭祀时鼓乐队使用,堂前的天井更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天井采光通风,使人与环境紧密相融,还蕴含着“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祠堂的大厅墙面上写着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后进的寝厅、寝楼则用于供奉祖宗牌位。此外,成员们还品尝了查济古村落的特色美食,如口感独特的小鱼干等。并且,当地的河流生态环境非常良好,沿路河里的小鱼生存得益于当地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此次文化探寻之旅不仅让成员深刻感受到查济古建筑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更亲身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同时,查济凭借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吸引更多人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带动泾县当地经济发展。

              (摄影:秦宇浩 贾凯淞 鲍洋 徐文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玉婉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0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