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福州7月1日讯(通讯员 陈慧琳)2024年7月1日福建师范大学护水安澜,离我同行实践队于上午9点在福建师范大学理工楼14号楼302进行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于下午三点在福州市上街镇岐头村实地勘测,采集水样并且调查访谈附近居民。
7月1日上午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护水安澜,禹我同行实践队在福建师范大学理工楼14号楼302开启盛大的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仪式的开始,学院团委书记章忠作为学院代表上台发言,宣布仪式的开启。接着由办公室部长叶雨萱、新媒体部部长王敏分别对实践队我员进行经费报销、社会实践投稿的培训。再接着分别由四名队员代表实践队的四支小分队上台介绍小队目前的进度及对未来的展望,一名代表说:“实践对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团结的理念,希望发挥专业所学,探寻幸福河湖与河长制背后的故事,建言献策,积极宣传,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实践队成员对该项目进程介绍完毕后,环境教育学会会长苏玉萍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她说:“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最后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今园上台进行总结讲话,对此实践活动表示大力支持,仪式进展到此圆满结束。开幕仪式之后,绿动榕城社会实践队负责人向护水安澜,禹我同行实践队进行经验分享,她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由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入基层的一次对话和探寻,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也让2023级辅导员郑滢滢对实践队成员进行了一次,资助政策乡村行培训会,拉近实践对与村民的距离。致此,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启。
7月1日下午,由学院研究生张慧欣带队,八名实践队成员,共同前往上街镇岐头村,对溪源江中游的水样进行采集,艳阳高照,但实践队我员依旧顶着烈日对多地进行了勘测,选定了一处易采集的地方。合理分工才能物尽其用,实践队我员也明白此理,因此由一名成员采集水样,其余我员辅助及准备仪器,等待水样。为确保实践的准确性,实践队我员多次采集水样进行测试。当然,实践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实践队遇到了诸多考验,但是实践队成员并没有因此放弃,实践队成员选择迎难而上,完成勘测。勘测完毕后,来到第二项议程,实践队成员为提高效率,将八人小队再次细分,多队并行深入乡村,与居民进行访谈。调查员小陈和小罗与村委会成员王春明进行了一次对话。据调查员了解,王春明在岐头村已经呆了近40年光阴,在王春明尚且年幼的时候,溪源江还是一片山清水秀,鱼翔浅底,然而,由于周边工业的新建,人口的急剧上升,大量的污染被带入清澈的溪源江,溪源江犹如一位受到伤害的老人,逐渐走向暮年。如今,王春明已然四十多岁,岁月更送,改变的不仅仅只有时光,在政府部门的管控之下,溪源江的绿化程度加强,虽不及当年,但王春明与社会实践队的队员都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溪源江一定会越变越好。调查员小陈以及小罗,在经过与村民的多次谈话中发现,希望溪源江绿色发展越来越好,是他们共同的愿景。为此,王春明还提出以下的建议:一、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宣传力度,适当的设立奖励机制,在各个村庄之间进行评比,设立流动红旗;二、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参与以及积极投身于绿色发展实践,在各个高校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参与度。由此,社会实践队的我员看到了,基层群众真实的愿景,他们与所有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一样,都希望祖国绿色发展越来越好。调查员小陈说:“曾经的我只是纸上谈兵,我深知环保并不只能依靠于一个人,但亲身社会实践进入到基层之后才发现我原来并不是一个人,只是需要有一个契机,能把我们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但是其他访谈小分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村民们抗拒回答、村民们认为毫无意义,内心的想法不会被倾听和落实。但是这些都是真实的声音,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将所有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聚集在一起,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像前面王春明所希望的,投身于此,深入基层,落地生根,做实做精。(应本人要求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