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聊城4月10日讯(通讯员 窦龙凤 冯艳飞 金豪愉)为进一步强化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意识,落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发展部与针眼工作室于4月7日下午在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爱如星光,温暖折翼之心”志愿关怀活动,为这群天使孩子们带去爱与温暖。
为爱出发,走入折翼世界
作为弱势群体,特殊儿童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一直被忽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温暖。基于此,外国语学院志愿者通过收集网上有关特殊儿童的资料,初步了解了特殊儿童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团队成员们根据搜集的信息,决定在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温暖特殊儿童的志愿关怀活动。
为达到此次志愿活动的目的,真正帮助到特殊学校中的折翼天使们,志愿者于活动前对学校进行访问,了解到该特殊学校主要接收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的儿童及少年,并且根据孩子们的体质和兴趣爱好,分别于盲部和聋部开展“儿歌传声筒”、“听歌识曲”、“猜词”、以及“萝卜蹲”四种小游戏。
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们介绍游戏规则。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朱世玮 供图
默契游戏,打开天使心门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伴随着孩子们清脆纯真的歌声,志愿者陪同盲部学生开始做游戏。在志愿者的轻声鼓励与赞美中,孩子们从初始的略显无措且羞于表现,渐渐放开了自己。“儿歌传声筒”游戏中,孩子们音准了得、配合默契、反应迅速;“听歌识曲”游戏中,大家凭借丰富的曲库以及惊人的记忆猜对了一首又一首曲目。聋部的学生虽整日生活在安静的世界里,但他们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彼此间的默契,仍然开心地完成了“猜词”小游戏;在“萝卜蹲”游戏中,孩子们肢体协调,手脚反应迅速,同时也与志愿者配合默契。整个游戏过程中,大家欢声笑语,快乐不断,孩子们也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游戏过后,志愿者们为表现优异的孩子们发送了小糖果作为奖励,并且给每人发送了小礼物。“我很喜欢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游戏,很开心”,“我很喜欢‘听歌识曲’的游戏,那些儿歌我几乎都会唱”,其中两位同学如是说到。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在开心玩耍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特长,脸上无一不充满了自信。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进行“儿歌传声筒”游戏。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朱世玮 供图
图为志愿者们和小朋友进行“猜词”游戏。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兰钰 供图
倾心沟通,温暖折翼天使
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志愿者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位同学在纸上画了棵结满果实的大树,当志愿者问其缘由时,他说:“想成为这棵大树,为他人遮阳,解他人饥渴”。另外一位同学画了一个大手掌,在每个手指上标出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表示“幸福就是我们一家人能够像手指一样永远在一起,不分开”。孩子们的心愿令人动容,一名志愿者表示:“我以为他们的心愿会是恢复听觉、视觉,没想到他们会为他人着想。上帝为他们关闭了一扇门,他们拼尽全力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不管是游戏还是绘画交流,孩子们的表现生动诠释了“别人朝我扔泥巴,我用泥巴种花朵;别人朝我扔石头,我拿石头砌小楼”的精神。虽然孩子们的听觉、视觉有缺陷,但仍然用美丽的歌喉、丰富的色彩去拥抱未来,用天使般的心地去接纳生活、热爱世界。在活动接近尾声之际,志愿者给这群折翼天使送上了的祝福,并期望他们能够在未来依然坚持初心,永不放弃。投身公益善风播,心系特教称楷模。此次志愿活动的开展,将关怀与温暖用实际行动传达给了折翼天使,为助力其健康成长贡献了力量。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照。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兰钰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