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路遥迢,青史长留照古今

发布时间:2023-09-07 22:31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   作者:钟晓凤   阅读 75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青云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苗族布依族乡三股水村,寻迹红军岩、重走长征路,用心聆听红军历史的回响,探寻长征精神之源……

“一块岩石丈量人心,难忘军民鱼水情。”我们在与陈期学老人的谈话中了解到,在一九三五年阴历三月十一日,中国工农红军右路纵队先头部队来到三股水村,采摘村民的蔬菜都会留下小洋(银元)作为补偿;还会帮老百姓打草、喂猪,给穷苦人家送衣服和被子。同时他们在墙上、柱子上、岩石上写了很多标语来宣扬红色革命思想。红军走后,村民们为保护红军标语不被发现清理便用玉米秆遮起来。目前在三股水村南还留有一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水泥字样的石壁,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红军岩”。

图为陈期学老人为我们讲述红军岩的历史故事。陈健堯 供图

听完陈爷爷的讲述后,我们来到了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红军文化遗址想要一睹风采。看到斑驳但依旧字迹清晰的红军岩,一句简单易懂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背后藏着的是红军无数次将人民放在首位的决定,是无数颗为人民着想的心,是一片用血汗为人民支撑起来的广阔蓝天,是人民对红军的高度认可和喜爱。

图为写着“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字样的红军岩。陈健堯 供图

万里长征路遥迢,青史长留照古今”在三股水村南,有着狭窄陡峭的小道,是当年红军一脚一足迹地将这段长征路走了出来。随着时间流逝,当年的长征路也变得生机勃勃,附近稀拉地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间偶尔传来嬉笑声,曾经红军用来躲藏的石洞旁,也开出了花,吸引了飞舞的蝴蝶。在与附近村民的交谈中,谈起长征历史,他们纷纷如数家珍般给我们讲述起祖辈口口相传的红军故事,言语间满是自豪和感激。正是千万红军心系人民的艰苦奋斗以及那段坚守初心的长征革命,让如今的三股水村焕发着别样的生机。

图为实践队队员重走长征路。 陈健堯 供图

当年红军都是慢慢走到我们村里,你们现在坐高铁、汽车就来了,这个时代真好呀。”听到陈爷爷的这句话,我感触颇深。之前听家里的老人、学校的老师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时,总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眼眶会湿润、声音会颤抖,当我亲眼看过红军岩、亲身走过长征路后,我似乎明白了他们。长征不仅仅是教科书的一段重现历史的文字,它也是由千万名红军用血肉筑成的一条通往解放、自由的康庄大道,也是军民间鱼水情深的深刻体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年红军是为了播种革命种子、建立新中国而长征,如今我们也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新长征路上。正如陈爷爷所言,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机会和挑战就像两个双生子,我们也会面临新困难。但是去“长征”的决心和勇气不能变,信念坚定地前进,脚踏实地去坚持,心系社会地奉献,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成为自己心目中优秀的“长征者”。我们的步履应当矫健而坚实,新长征的故事仍在继续,长征精神依旧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路漫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晓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